美國《紐約時報》5月28日引述不具名美官員的話稱,特朗普政府計劃取消“與中國人民所屬大學有直接關系的”數千名中國研究生和研究人員的簽證。報道稱,官方估計該計劃可能會影響至少3000名中國學生。《紐約時報》稱,該計劃“是美國第一個旨在禁止某一類中國學生的計劃”?梢哉f,隨著美國政客將反華對抗情緒從政治、經濟、科技延伸到人文領域,“麥卡錫主義”的幽靈正在美國復活。
無獨有偶,就在特朗普政府提出驅逐中國留學生計劃之際,5月28日,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和瑪莎·布萊克本提交一項《校園安全法案》,意圖阻止中國學生獲得赴美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的簽證;5月22日,美國商務部將33家中國企業與機構列入“實體清單”,其中包括13所中國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認為,無論是將中國留學生作為打擊目標,還是各種污名化中國的極端言論,都有“麥卡錫主義”的影子。歸根結底,體現了一些美國政客在世界變化大勢面前固守霸權主義的保守心態。
從歷史角度來看,中美在民間和人文領域的交流時間,要遠長于中美政治交往的時間。自1784年“中國皇后號”抵達中國以來,中美兩國在人文領域的交流就始終持續;新中國成立后,中美關系的破冰也是從乒乓外交開始?梢哉f,人文交往長期以來為中美關系發展發揮了涵養根基的重要作用。現在美國政客要在冷戰思維的驅動下驅逐中國留學生,等同于要把一把“尖刀”插入中美關系中最柔軟的部分。
然而,將中國留學生視為“國家安全”的威脅,并以此為借口限制中國留學生赴美,傷害的不僅是中美關系,也是美國自身的利益。路透社稱,據統計,每年約有36萬名中國公民在美國留學,創造約140億美元的經濟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等機構可能會強力抵制這項計劃。《紐約時報》稱,美國大學也擔憂特朗普政府專門針對特定國家留學生的政策,會助長校園里的種族主義行為。
英國廣播公司BBC則認為,美國政府這一決定可能對美國科技類公司和科研水平造成影響。現在,每年有數以萬計的中國留學生畢業后留在美國就業或從事研究工作,其中又以理工科畢業生為多數,包括谷歌、微軟、蘋果等在內的美國高科技公司就雇傭了眾多中國籍工程師。刁大明認為,由于美國目前正處于競選周期,加上疫情對選情的刺激,一些美國政客在對華政策上進入了一種完全的非理性狀態,難以從美國自身的利益出發做出比較理性的政策考量。目前美國出臺的很多政策,從長遠來看并不利于美國自身利益。
事實上,美國政客的反華表演越是激進,就越反映出他們外強中干的虛弱,就越暴露出他們眼中只有政治私利的本質。麥卡錫主義早已成為美國歷史上無法抹去的污名,今天的美國政客們難道還要重蹈覆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