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0日訊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與智聯招聘發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應屆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以下稱《報告》),《報告》結果顯示,總體來看,3月份之后應屆生薪酬有所增加,表明隨著疫情防控逐漸好轉,二季度各月份的應屆生起薪也在逐漸提高。分城市等級來看,一線城市應屆生平均起薪最高,為8227元,而新一線、二線、三線城市薪酬逐漸遞減,分別為6807、6310和6244元。從趨勢變動來看,3月之后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應屆生薪酬變動較小,而二線、三線城市薪酬上升明顯。
《報告》指出,受年初疫情影響,應屆生以往春季求職“黃金期”也相應推遲,本季度應屆生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由于疫情防控需求,應屆生線下的校園招聘轉為線上求職面試,導致本季度在線求職申請人數出現明顯上升,CIER指數降至0.95,明顯低于全國水平1.35。從月度數據來看,大學就業景氣隨著國內疫情防控的持續向好、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也在逐漸回升,由4月份的0.81上升至6月份的1.07。
一線城市應屆生平均起薪8227元
二三線城市薪酬上升明顯
據了解,為了解應屆生薪酬變動情況,《報告》利用智聯招聘網站中企業端的抽樣數據,共獲取有效樣本45664個,針對不同城市、不同職位、不同學歷的應屆生起薪情況進行了分析。

《報告》顯示,3月份之后應屆生薪酬有所增加,表明隨著疫情防控逐漸好轉,二季度各月份的應屆生起薪也在逐漸提高。分城市等級來看,一線城市應屆生平均起薪最高,為8227元,而新一線、二線、三線城市薪酬逐漸遞減,分別為6807、6310和6244元。從趨勢變動來看,3月之后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應屆生薪酬變動較小,而二線、三線城市薪酬上升明顯。

分城市來看,北京受疫情短期沖擊的影響,6月份應屆畢業生薪酬有所下降;上海、廣州和深圳的應屆生薪酬在4-6月份中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武漢市1月份應屆生薪酬最低,之后,隨著疫情好轉應屆生起薪逐漸回升。

教育/培訓職業就業較好
財務、法律求職競爭激烈
據《報告》分析,本季度應屆生就業景氣較好的職業為房地產開發/經紀/中介、銷售業務、技工/操作工、教育/培訓、銷售管理等。其中,地產中介、銷售、技工/操作工等職業的工作性質或內容較單一,技術含量不高,薪酬待遇對于應屆生求職者的吸引力較小,因此出現較大的供給缺口。
對于教育/培訓職業,隨著近年來考研、考公務員、出國,以及中小學課外輔導的需求增多,特別是線上教育的爆發,使得該職業得以迅速發展,應屆生就業形勢也相對較好。此外,本季度志愿者/社會工作者的CIER指數也相對較高,為2.99。疫情期間,隨著以社區為單位的防控需要,帶動了該職業的崗位需求,招聘人數同比、環比分別增加了528%和374%,使得該職業表現出較好的就業形勢。
在應屆生就業形勢較差的職業中,IT管理/項目協調、硬件開發、IT質量管理/測試/配置管理、高級管理、廣告/會展等職業的CIER指數相對較低。此外,在應屆生群體中,財務/審計/稅務、律師/法務/合規職業的同比申請人數增幅均超過100%,就業形勢相對較差。主要由于供給端高校應屆生學習會計、法律等相關專業的人數較多,但需求崗位有限,導致就業競爭較為激烈。
不同職位的起薪差異較大
IT薪酬最高為9643元
《報告》指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這些一線城市的應屆生平均起薪也相對較高。一般而言,在各城市中,隨著學歷的提高,應屆生起薪也會相應增加。但由于職業或行業的人才缺口較大,使得某些職位盡管學歷不限或僅要求大專學歷,但其薪酬卻相對較高。例如,上海有的職位學歷不限或要求大專以上,但起薪要高于本科崗位,這也間接反映出應屆生就業市場存在明顯的結構矛盾。

應屆生起薪排名前十的行業是哪些?
根據《報告》顯示,信托/擔保/拍賣/典當、中介服務、銀行等行業起薪排名靠前,分別為8961元,8768元和8597元。除此之外,教育/培訓/院校、娛樂/體育/休閑等受益于直播經濟的帶動和數字化的發展,也向應屆生開出了相對高的薪酬。

同時,《報告》分析出了應屆生起薪排名前十的職業。IT管理/項目協調這一職業薪酬最高,達到9643元。在針對應屆生的高薪職位中,管理類崗位比較普遍,如IT管理/項目協調、高級管理、銷售管理等崗位,針對應屆生開出高薪儲備人才。
CIER指數是用來反映就業市場景氣程度的指標,其計算方法是:CIER指數=市場招聘需求人數/市場求職申請人數。CIER指數以1為分水嶺,指數大于1時,表明就業市場中勞動力需求多于市場勞動力供給,就業市場競爭趨于緩和,就業市場景氣程度高,就業信心較高。指數越大則就業市場的景氣程度越高。當CIER指數小于1時,說明就業市場競爭趨于激烈,就業市場景氣程度低,就業信心偏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