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頂層設計出爐:繼續擴招、增設交叉學科、推動產教融合
正是在研究生教育重新戰略定位之后,一系列改革舉措將推出,包括以服務需求為導向合理擴招,增設重大戰略和關鍵領域的專業學位類別,設立新興交叉學科,實施國家關鍵領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招生計劃等。
塵埃落定,2021年甚至之后的研究生招生將繼續擴招。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近日印發的《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博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適度超前布局,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穩步擴大。
研究生招生規模近年來持續擴張,從2016年的約80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萬人左右,今年在學研究生已達300萬人。
擴招只是《意見》部署的改革發展舉措之一,對于考研學子來說,更應該注意到《意見》所展現的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招考方式、培養模式的重大轉向。
這份5700多字的《意見》中,出現了13處“需求”和6處“戰略”。《意見》明確提出,“服務需求”成為研究生教育的主線之一,這主要包括高層次人才需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尤其是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
正是在研究生教育重新戰略定位之后,一系列改革舉措將推出,包括以服務需求為導向合理擴招,增設重大戰略和關鍵領域的專業學位類別,設立新興交叉學科,實施國家關鍵領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招生計劃等。
研究生擴招如何進行
研究生年度招生規模已破百萬,為什么仍然可以擴招?
在9月22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說,“我國目前的千人注冊研究生只有2人,美國大概在9人以上,德國、韓國大概5到7人。由此來看,我國的研究生規模與國家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還有差距”。
近日,一些高校公布2021年研究生將擴招,比如江西理工大學招生計劃增加15.8%,江西農業大學預計增加15%-25%,福州大學大幅擴招1130人,增幅32.3%。此外,復旦大學、暨南大學等名校也將擴招超過1000人。
但另一方面,“有的學校還片面追求規模擴張,高質量、個性化培養不足”,洪大用說。
因此,2021年及此后的研究生擴招,將是調整中的擴招。《意見》提出,建立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研究生招生計劃調節機制。
首先,招生計劃將向重大科研平臺、重大科技任務、重大工程項目、關鍵學科領域、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和“雙一流”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高校傾斜。正因此,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名校在2020年碩士生招生中,即使實行“住宿申請制”“專業學位碩士生原則上需自行安排住宿”,也要安排一定的擴招。
當然,洪大用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按照中央領導指示批示,教育部將會同相關部委,爭取多方支持,積極籌措資源,強化教室、宿舍、食堂、圖書館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研究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活條件”。
其次,《意見》提出,實施國家關鍵領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招生計劃。
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部署開展了“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試點”工作。該項目以5年為期限,期滿通過驗收評估的特需項目,可繼續實施一期(五年)。今年全國兩會上,有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將公共衛生博士納入這一試點,但據介紹,目前該試點已不再新增項目。
“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需要科學技術的解決方案,加強重點急需領域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破解短板弱項,有助于增強國際競爭力,提升發展質量。”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蔡長華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交叉學科成為新門類
下一步,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將加快進行。《意見》提出,設立新興交叉學科門類,支持戰略性新興學科發展。繼續放權符合條件的高等學校自主審核增列學位授權點,自主設置一級學科、新興交叉學科和專業學位類別。
洪大用介紹,將開展交叉學科高質量發展行動。完善交叉學科門類發展機制,研究制定《交叉學科設置與管理辦法》,探索建立交叉學科發展特區,設立一批交叉學科中心,搭建交叉學科發展的國家級平臺,構建放管結合、規范有序、相互銜接的交叉學科發展體系,為交叉學科發展創造更好環境。
交叉學科具有戰略意義,往往是目前直接與“卡脖子”技術相關的學科,也往往是基礎學科、特色學科。那么,哪些學科將進入交叉學科門類?
據報道,今年8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投票通過設集成電路專業為一級學科,并將其從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中獨立出來的提案。集成電路專業擬設于新設的交叉學科門類下,待國務院批準后,將與交叉學科門類一起公布。
2018年新設立的“認知科學與技術”專業目前歸屬在教育學門類之下。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盧曉東介紹,這個專業涉及計算機科學、哲學、數學、心理學、神經科學以及其他學科,相關課程包括數學與邏輯學、認知過程建模、動力系統、學習理論、腦與認知、神經網絡等。從以上定義看,將“認知科學與技術”專業設置在教育學科類別下就狹窄了,顯然不妥,應該被遷移到交叉學科中。
實際上,我國在二級學科層次上出現了眾多交叉學科。有學者統計,僅2011-2014年,全國有147所高校設置了480個交叉學科(軍事學除外)。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蔡長華介紹,2016年以來,主要針對基礎學科、交叉學科、特色優勢學科以及關鍵領域等,安排了中央投資530億元支持高校建設。
洪大用介紹,建立國家重點支持的學科專業清單,健全國家急需學科專業的引導機制,提升學科專業體系與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匹配度。
這個清單將包括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儲能技術、醫學攻關等相關學科專業,在招生計劃、人才引進、資金投入、職稱評審等方面優先支持。
“近年來,社會對網絡安全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新基建’的推出,人才的缺口很大。”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任奎告訴記者,2020年研究生招生中,他所在的人工智能安全方向一下子擴招了20人。
《意見》還提出,健全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招生選拔機制,擴大直博生招生比例,研究探索在高精尖領域招收優秀本科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的辦法。
“實行本科生直博制度最大的好處,是縮短優秀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周期,直博機制下,學生獲得博士學位的時間相對于從碩士到博士的機制要短1-2年,對于學生及早就業和滿足行業人才需求都有益處。”南京大學一名物理學系教授說。
產教融合推動專業學位發展
對考研學子來說,研究生教育的重大變化還包括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仍將提升,培養質量也將受到嚴監管。
《意見》提出,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
“后疫情”時期,公共衛生碩士(MPH)培養備受教育系統關注。2019年,全國96所高校開展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碩士研究生教育,年招收4400余人;36所高校開展學術型博士研究生教育,年招收680人。
擴大專業人才供給,需要增加MPH人才培養力度。據介紹,一些培養單位在試點“醫學+MPH(公共衛生專業碩士)”雙學位項目,鼓勵全日制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護理學等醫科研究生兼修MPH,培養醫防結合復合型人才。教育部已表示,將繼續開展復合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支持有關單位選拔臨床醫學等學科的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兼修MPH學位。
《意見》還提出,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原則上只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專業學位授權點為主。探索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申請開展專業學位人才培養。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研究生招生中,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占比已達到60%。一些地方院校在轉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過程中,新增的碩士招生學位都是專業學位,比如福建工程學院2021年考研新增電子信息專業學位碩士。
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將走向產教融合。《意見》提出,實施“國家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計劃,重點依托產教融合型企業和產教融合型城市,大力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著力提升實踐創新能力。
《意見》還提出,鼓勵各地各培養單位設立“產業(行業)導師”,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雙導師隊伍建設。推動行業企業全方位參與人才培養,通過設立冠名獎學金、研究生工作站、校企研發中心等措施,吸引研究生和導師參與研發項目。
以江蘇省為例,已連續十年選聘研究生導師類產業教授1601人,認定省級研究生工作站4361家,每年吸引6000多名高校導師、8000多名企業導師和數萬名研究生進站開展科研活動。
(作者:王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