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氣象,中國電影市場迎來開門紅。據貓眼專業版實時票房數據,截至1月3日24點,2021年元旦假期總票房達12.96億,創元旦檔票房新紀錄;1月1日單日票房破6億,刷新了中國影史歷年元旦單日最高票房紀錄。(見1月4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這是一組令人眼前一亮的數據。元旦檔往往是影視行業的新年“第一戰”,戰況如何對新一年電影市場意義非凡,尤其在疫情背景下,元旦檔的表現更關乎影視行業對2021年的信心。現在看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中國電影市場在全球各大電影市場中已經率先復蘇、持續回暖。
表面上看,元旦上映的6部電影類型多樣,比較符合當前多元化的受眾需求,這是元旦期間電影市場火爆的重要原因。同時,特殊時期下,市民走進電影院觀影的欲望依舊十分強烈,需求端也呈現出旺盛態勢。尤其歲末年初,大家有了更多進入影院觀影的儀式性需求,這是再多的宣傳都沒法抵達的觀影內驅動力,觀眾的需求才是市場的主要推動力。
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乃是我國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疫情蔓延,為國家經濟發展贏得了寶貴的機遇,其中也包括電影行業。這是中國電影市場迎來開門紅、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關鍵因素,也彰顯了中國電影的制度優勢、綜合實力和發展韌性。
進而言之,雖然電影是一個產業,是一個市場化和商業化的文化產品,但是國家對行業的支撐,特別是有效管控疫情,才使得電影行業攻堅克難,步步為營,獲得了生機。電影市場開門紅,也是中國經濟“滿血歸來”的縮影。中國電影在全球市場低迷行情下表現良好,率先復蘇,實際上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中國經濟目前發展的良性態勢,包括社會管理、社會體制、科學防疫。這些既是電影業發展的重要根基,也是中國經濟能夠“滿血歸來”的底氣和信心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態勢良好,但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影響電影產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依舊存在。當前,中國疫情呈現多點散發零星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織形態,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不能有絲毫松懈。這要求電影行業要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精準科學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穩妥有序推進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電影行業的發展。也只有防控措施到位,守好“安全關”,將電影產業的復蘇建立在疫情有效控制的基礎上,觀眾才能來得看得安心、看得放心。
此外,在內容供給方面,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因素,中國電影需要用更好的內容、更豐富的渠道來填補未來市場的供給需求,以保持國產影片高質量發展的勢頭得以延續,從而在實現開門紅的基礎上,更好地支撐中國電影產業在后疫情時代繼續走下去。這是業界的使命,是觀眾的期待,也是讓中國經濟進一步“滿血歸來”的必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