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月10日中新社報道,某短視頻平臺日前發布公告,宣布將對平臺內發布“付費學習反催收”等高危金融廣告的內容開展進一步專項打擊。據悉,該平臺自去年6月啟動“付費反催收內容專項整治行動”以來,已累計處置違規賬號1989個,其中永久封禁賬號559個。
催收由來已久,一些人借貸逾期未還,漸漸衍生出催收行為。有催收的手段就難免有反催收的套路,如今,一些從事催收行為的人也學會適時轉換角色,把催收和反催收業務做得如魚得水。比如,在一些短視頻平臺,有的用戶發布視頻教人如何反催收、停息掛賬等,并收取費用提供咨詢指導服務;有的通過售賣課程、入會提供教學、提供信用卡工具等手段來盈利。這被稱為“老賴培訓班”,像網絡上一些非法PUA(精神控制)、“騙子訓練營”等一樣,都是對法治的挑釁。
諷刺而吊詭的是,同樣是這群人,當催收中介時不惜采用違法違規甚至暴力手段,比如短信電話狂轟濫炸、泄露欠款人個人隱私、上門潑糞等,而搖身一變實施反催收行為時,又無所不用其極地教人如何當老賴,甚至引導他人私下交易、實施詐騙,有的反催收群體還會借著幫欠款人“維權”的名義,對金融機構敲詐勒索。
不管是非法催收,還是非法反催收,都是在惡意擾亂金融秩序——非法催收可能侵犯欠款人的合法權益,對其身心造成嚴重影響;非法反催收顯然不是對非法催收的“撥亂反正”,而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欠款人當老賴,降低了老賴的失信成本,侵犯了債權人的正當權益。
非法催收和非法反催收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都是非法存在的,也都堪稱法治社會的“毒瘤”。相關人員及其行為在一些互聯網平臺上形成的“灰色生意鏈”,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和金融秩序,亟待予以遏制。網絡不能成為“老賴培訓班”等灰色產業的“活魚之水”,而應該是“攔魚之網”。要遏制反催收等違規行為,平臺須盡好管理之職,在及時發現違規賬戶及內容、采取刪除作品或封禁賬號等措施上,不斷加碼升級。
同時,監管部門除了監督平臺日常運營之外,也應對非法催收、非法反催收等違法行為有所應對,依法打擊。公眾也要增強防范意識、維權意識、法律意識,別被所謂有針對性地培訓忽悠“入坑”,破財又違法。
各方合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才能鏟除“老賴培訓班”生存發展的土壤,切除非法催收、非法反催收等“毒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