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7日宣布,將大力推動高級工以上的“藍領”參加職稱評定,著力解決技能人才相較于專業技術人員待遇不高、獲得感不強、成長空間不大等問題。
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全年共有1075.9萬人次參加職業技能鑒定,861.9萬人次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其中28.4萬人次取得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如今,越來越多的藍領人才活躍在生產服務一線,發揮著帶徒傳技、技能攻關、技藝創新、技能推廣等重要作用,為經濟發展撐起一片藍天。
應該看到,近年來國家推出一系列舉措,《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國務院關于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意見》《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等文件接連出臺,著力完善技術工人培養、使用、評價、激勵、保障措施,推動技術工人的工資收入、社會認可度提升。但長期以來,我國對“藍領”和“白領”執行兩套不同的職業能力評價體系,二者互不相通。這不僅造成“藍領”“白領”待遇的差距,也給技能人才職業發展帶來障礙。人社部公布的2019年企業薪酬調查信息顯示,90%擁有高級職稱的技術人才年工資為26.5萬元,而90%高級技能及以上技能人才年工資僅13.56萬元。不言而喻,發展渠道窄、經濟待遇偏低、社會地位不高、激勵機制不足、向上發展無動力等疊加,造成的結果就是技工的光榮感和成就感不高,社會上愿意學技術的人越來越少,最終導致適應發展新需要的技能人才缺乏。
對此,人社部日前公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就明確,支持高技能人才取得經濟、會計、統計、審計、翻譯、出版、通信、計算機技術與軟件等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兑庖姟窂娬{,進一步破除唯學歷、唯論文、唯資歷、唯證書的傾向,淡化高技能人才職稱評審的學歷要求,具備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的技能人才,均可參加職稱評審,不將學歷、論文、外語、計算機等作為高技能人才參加職稱評審的限制性條件。從中不難看出,高技能人才職稱評審更加強調技能貢獻,注重評價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執行操作規程、解決生產難題、參與技術改造革新、工藝改進、傳技帶徒等方面的能力和貢獻。這些直指現實積弊的務實舉措,對于營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成就技能的社會氛圍,讓“工匠精神”更加深入人心,鼓舞和激勵更多人向高技能人才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打造制造強國,離不開技能人才,尤其是作為“大國工匠”的高級技能人才。在中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時期,更需要一支擁有現代科技知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工隊伍,以使我國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拓寬職業發展空間,真正實現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就一定能夠增強技術工人職業榮譽感、自豪感、獲得感,激發技術工人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勁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