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用戶指出,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美團外賣和美團買菜分別開通金融服務即“美團月付”,欠款100多元。不少網友表示,也曾有過類似經歷。記者了解到,“美團月付”是一種授信付款服務,逾期會在個人征信中體現。目前,當事人表示事件已處理,被免除貸款費用,但心情仍十分復雜。(1月11日 《北京青年報》)
期間,美團投訴客戶經理曾告訴當事人:“大多數人都開通了300元月結賬單,這是對優質客戶的默認服務”。事實上,無論是優質客戶,還是普通客戶,其選擇權都應該得到尊重。無視客戶選擇權,還將不被尊重的客戶綁架為“優質客戶”,試圖表達“為你好”的拙劣演技未免惡心。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即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苯鹑诜⻊找矊儆谑芄芾淼姆懂。平臺應當在用戶授權之前,明確提示用戶其服務性質。通過讓利、福利誘惑用戶開通授信付款服務,進而反向“薅客戶”羊毛,實在吃相難看。
事實上,同類情況在其他網購支付平臺上也偶有出現。例如,在2019年11月,有消費者向媒體反映,在被允許情況下,被開通了“京東白條”,甚至還被消費了5510元。諸如此類,被開通金融信貸服務,被開通自動扣款服務,被調整優先付款選項等等在螞蟻花唄、金融白條的投訴平臺上屢見不鮮。
互聯網電商巨頭試圖進化為互聯網金融大鱷,并不少見。螞蟻金服在金融領域的汲汲營營,持續受到各界的關注。若想在金融領域嶄露頭角,往往需要在支付領域爭取用戶。憑借算法優勢,摸清用戶習慣性支付行為,在特定場景,通過模糊信貸服務選項,引誘用戶授權便是一類常用手法。美團月付此舉,其目的不難被猜測。
當前,我國正進入信用型社會,銀行征信情況受到消費者的廣泛關注。開通數百元的授信額度看似不多,可直接攸關消費者的征信情況。在金融服務上薅用戶羊毛,一點一點地榨取用戶口袋里的零錢,既不被用戶所認可,也不會被法律所允許;ヂ摼W平臺莫在損害用戶權益上漸行漸遠。平臺不把消費者信用當回事,消費者也不會把平臺服務當回事。
針對消費者被開通金融服務的現象,解決方式依舊是“加大監管力度”。通過細化監管措施,明確互聯網平臺告知用戶服務選項的相關責任,對涉及授信服務的內容,增加告知環節的篇幅、占比,鼓勵用淺顯易懂的講述向不同用戶闡述開通授信服務的風險。只有讓監管的力度硬起來、深下去,才能保證普通消費者不被“薅羊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