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額虛高、搭售停售、“短險長做”……“網紅”百萬醫療險疾馳的同時,銷售亂象更是層出不窮。1月11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規范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對短期健康險“短險長做”等亂象下達禁令,嚴禁保險公司通過異化產品設計,“短險長做”誤導消費者。(1月12日《21世紀經濟報道》)
所謂健康險“短險長做”,是指一些保險企業利用參保人信息不對稱,將短期健康險當做長期健康險來銷售。
這類保險業務,由于在參保時審核過松,理賠時審核過嚴格與苛刻,一旦賠付率超過預期就停售產品,有些產品拒賠率高達50%乃至60%,這不僅擾亂了保險市場經濟秩序,也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切身利益。
短期健康險,由于保費繳費相對低下,深受消費者青睞,近年來,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保費逐年遞增。眼下,短期健康保險,正逐漸成為不少消費者購買保險的首選!吨袊偃f醫療險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0年百萬醫療險的用戶規模將突破9000萬人,市場滲透率為7.4%;诖,預測百萬醫療險市場將在未來幾年保持每年25%-40%的增速,到2025年,全市場保費規模將達到2010億元。
然而,與高速發展相伴而生的是,健康險出現了“短險長做”等銷售亂象。主要表現在,一則,通過包裝設計,來誘導消費上當。短期健康險原本是在1年及以下,且不保證續保,個別保險公司通過異化產品設計,故意使用“自動續!薄俺兄Z續!薄敖K身限額”等易與長期健康保險混淆的詞句,來誤導消費者。二則,部分產品缺乏定價基礎,保額虛高;三則通過不實宣傳,讓吸引消費者購買。
從短期來講,健康險“短險長做”,會給保險行業帶來業務量的急劇攀升,賺取不少真金白銀,表面來看,保險企業的確受益了。但從長期來講,由于侵害了參保者的公平交易權,自然會降低消費者忠誠度,用腳投票,這意味著,通過所謂“坑騙”所得到的保費回報,要遠比保險公司受到的經濟損失大得多。
因此,銀保監會出臺的制度安排,譬如,嚴禁把短期健康險當做長期健康險進行銷售;再如要求保險公司每半年披露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整體賠付率,接受社會監督等,通過嚴密的監管制度,給健康險“短險長做” 戴上“緊箍”,讓保險企業擁抱監管,可謂恰逢其時。當然,消費者在購買健康保險產品時,也要增強防范意識,既要關注產品的價格,也要關注產品的長期保障功能和保障水平,避免上當受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