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布《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辦法》,明確無正當理由不得隨意改變產品名稱,沒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不得隨意改變功效宣稱。據悉,此次發布的管理辦法貫徹落實《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要求,配套規范了化妝品、化妝品新原料注冊備案管理工作,是我國首部專門針對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的部門規章。(1月13日新華網)
在筆者看來,上述化妝品注冊備案新規的發布,除了與現行監管條例配套,更在于拾遺補缺,對癥下藥,旨在給化妝品“打底”,從源頭上把好產品生產銷售的準入關,為“美麗人生”護航。
我國是一個化妝品生產及消費大國,近幾年化妝品的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都在10%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化妝品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渾水摸魚、違法添加等,也一直都是一個難以解決的行業痛點。雖然近年來,國內各級市監管部門不斷加強了對使用限用、禁用原料生產化妝品等非法添加行為的打擊力度,但有的生產企業為了追求利潤,仍然采取一些比較隱蔽的方法和措施在化妝品中添加防腐劑、抗生素、激素以及甲醇等禁用或限用物質,嚴重危害消費者的身心健康。
但此情境下,嚴格貫徹落實相關條例,持續加大對各種非法添加行為的打擊力度是一方面,未雨綢繆,把好準入關,從一開始就加以規范和約束,以期保障產品的質量安全更是一方面。這樣而來,不僅相對簡單,而且比較省事,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應。
就此而言,管理辦法建立了新原料安全監測制度,對新原料注冊人、備案人和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應當履行的安全監測義務進行了細化規定,督促其落實主體責任。同時,還細化明確了新原料安全監測相關方責任。明確涉及安全性事項變化、生產工藝和功效宣稱等發生實質性變化的,應當進行變更注冊。產品名稱、配方等發生變化,實質上構成新產品的,應重新申請注冊等規定,這些都是可行而必要的。既擊中了行業痛點,也給生產企業戴上了“緊箍咒”,更可望從源頭上把好產品的準入關,進而維護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也就是說,今后生產企業再想渾水摸魚,或者通過違法添加等手段謀取不義之財,恐怕起先的注冊備案這一關就過不去,招搖過市、大行其道自然是更難了。
可以相信,隨著上述新規的出臺,加強注冊備案后監督管理,確保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落實到位,化妝品行業的市場監管將變得更加嚴格,更加給力,行業發展也會慢慢走向規范化,對我國化妝品質量和競爭力的提升、自身品牌的建立都具有較大的推動,而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日常使用化妝品的質量和安全性也將得到更多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