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所謂的“不老藥”成為保健品市場的新寵兒,即使動輒上千元一瓶的售價,也讓很多消費者趨之若鶩,銷售場面一度異常火爆。但據媒體報道,日前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司發函稱,目前NMN(“不老藥”主要成分)在我國尚未獲批,即在中國境內,NMN不能作為食品進行生產和經營。該函要求各地排查和查處相關違法行為。
“長生不老”真的可能嗎?在社會文明高度發達的當下,提及這個問題,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嗤之以鼻。但延年益壽、健康長壽卻是許多人內心真實而美好的愿望。“撥慢生命時鐘”“不老不是夢”……在各平臺大舉投放的此類宣傳廣告,再加上“哈佛教授研發”等極具誘惑力的營銷,瞄準了人們延年益壽的愿望和需求,讓不少消費者在“不老藥”的“神奇魅力”面前繳械投降,最后被忽悠著入了坑。
同時,商家和平臺在暴利的驅動下,為“不老藥”大行其道推波助瀾。近年來,伴隨經濟持續增長和人均壽命的不斷攀升,我國消費者健康意識以及抗衰老需求不斷增長,藥品、保健品等市場容量持續增加。低成本、高利潤,動輒月銷數百萬元之巨的“不老藥”,無疑成了不少商家眼中的“唐僧肉”。于是,盡管在國內并不具備“合法身份”,NMN產品卻一躍成為保健市場新貴,甚至以一己之力撐起整個保健品行業的大半“流量”。
但實際上,“不老藥”的真實身份至今存疑。這些打著“長壽基因藥”“逆齡”等旗號的NMN產品,眼下僅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其功效完全沒有臨床數據支撐。即便在其主要出產地美國、日本,也只是被歸類為一種膳食補充劑。對此,多位專業人士也提醒,這與多吃蔬菜水果效果相當。如果盲目服用所謂的“不老藥”代替藥品,還可能延誤治療,帶來健康風險。畢竟,人體衰老機制受多種復雜因素影響,不保持健康科學、有規律的生活方式,僅靠幾粒藥丸,恐怕無法實現夢想。
忽悠人的“不老藥”該消停了!為此,有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全面排查、嚴厲打擊,讓相關違法行為付出沉重代價。平臺要嚴把關,不讓忽悠、欺騙消費者的“不老藥”進入平臺銷售。更重要的是,消費者要擦亮眼睛,理性消費,別被各種夸大宣傳、虛假宣傳迷了眼,別再為忽悠人的“不老藥”上交“智商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