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送雞蛋,臨走贈新冠。”截至 1月13日,由吉林省衛健委通報的新冠無癥狀感染者林某引發的感染者增至102人。這一超級傳播現象使養生館、保健講座等問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據悉,部分養生場所利用“JQK”套路,贈禮品、搞培訓、提供免費體檢,專盯老年人下手圈錢。
所謂“JQK”套路,即用贈送雞蛋等小禮品誘導老年人上鉤(J),圈(Q)起來培訓洗腦,再賣保健品坑(K)人。在平時,這可能只涉及到詐騙和虛假宣傳,但當下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在密閉空間內進行宣講,無疑會讓老年人處于高濃度的氣溶膠環境中,從而增加感染幾率。此次林某一人即引發上百人感染,如果發現再晚一些,后果將不堪設想。
盡管“JQK”套路人人喊打,但有關部門打擊起來卻并不容易。一直以來,這些套路重重的養生場所位置相對隱秘,且組織人員警惕性極高,日常監管難以察覺。與公眾普遍認知有所不同,其兜售的物品多屬合規產品,只是在效果宣傳上極盡夸大,因此還面臨取證難、界定難的問題。
雖然事發之后,有關部門積極表態,針對會銷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虛假宣傳等違法違規行為,要保持高壓嚴打態勢,但行政資源終歸是有限的,單靠監管部門的力量難以根除,同時必須發揮群眾的力量。
針對非法會銷手段日益隱蔽,導致執法人員辦案難的現象,此前寧波等地成立了“銀齡志愿者”,用以擴大監管部門監管范圍,提高監控、取證效率,這樣監管部門就能快速掌握會銷“情報”、固定證據,為后續執法提供了便利。
當然,要更有效抵制“JQK”套路,還應采取更多針對性措施。譬如,有工作、且單位較好的老年人往往是營銷人員的重點“公關”對象,那這些單位就要重點宣傳,為退休老年人提前打好“預防針”;騙子往往有意錯開法定節假日,以逃避監管和打擊,對此監管部門可調整作息、隨機應變;針對有關企業違規會銷,還可以開展事前報備措施,并視違規程度考慮對其進行信用懲戒,以強化企業自覺。
疫情防控之下,嚴打“JQK”套路更屬必要。這不僅是因為“JQK”套路會放大聚集性疫情傳播概率,讓前期疫情防控成果功虧一簣,更是因為這一套路所瞄準的群體相對特殊。以本次疫情感染人群為例,其平均年齡高達63歲,相比于其他年齡段的人,老年人防護意識相對較差,且感染新冠肺炎后死亡率明顯高于年輕人,只有嚴格監管、有效打擊,才能呵護老年人的健康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