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1月22日消息,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涉嫌組織部分玻璃企業達成壟斷協議行為立案調查。
眾所周知,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是由平板玻璃、壓延玻璃、鋼化玻璃、汽車玻璃等各種玻璃生產、流通、配套和應用類企業,以及有關的科研、設計院校等單位自愿組成,是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全國非盈利性社會團體。按照玻璃協會自己的介紹,自協會成立以來,組織會員單位開展了經驗交流、市場開拓、人才培訓、信息服務、價格自律、技術咨詢及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活動,并向政府反映了企業的呼聲和要求,提出了有關行業發展、政策法規、技術經濟等方面的意見,贏得了政府和廣大會員單位的信賴和支持。
不錯,玻璃協會在為企業服務方面確實做了很多工作,也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作為行業協會,顯然不能只把眼睛放在企業身上,還要組織和帶領企業更好地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幫助企業增強法律意識,以便于企業更好地依據國家法律法規所確定的各項內容,依法經營、合規經營。
沒有想到的是,作為行業協會,玻璃協會竟然帶頭組織企業實施壟斷,用壟斷方式來控制市場、控制價格。如果這樣,玻璃協會就不具有存在的必要了,就要依法解散,依法停止一切活動。否則,會給市場秩序帶來極大破壞。
事實也是,隨著市場化步伐的加快,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也越來越高,企業更加需要遵守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而行業協會作為企業的“娘家”,則更要為健康有序的市場秩序而努力,組織企業共同遵守市場秩序,共同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而不是帶頭破壞市場秩序。
壟斷作為反市場的一種表現形態,發達市場是非常重視的,也是隨時采取措施嚴厲打擊的。哪怕企業再大,市場影響力再強,也會嚴格依法規范與整治,會嚴厲打擊。我國在這方面的起步較晚,但是,工作的力度很大。特別是去年以來,已經對多起壟斷行為實施了打擊。如對互聯網巨頭出現的“二選一”等行為,就采取了嚴厲的打擊措施,且正在進一步的規范與整治。對其他領域的壟斷行為,同樣在通過各種方法,依法整治與規范。
這也意味著,玻璃協會的行為,已經嚴重違反了國家的法律法規,失去了行業協會的最基本原則和條件。希望有關方面能夠全力調查,深入分析,對準問題,精準打擊。如果性質嚴重,不僅要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還要依法對玻璃協會實施制裁,包括停業整頓、依法取締等。畢竟,行業協會需要關注每一家企業,還要關注消費者利益,更要關注國家法律法規,而不是被少數大企業所綁架,從而成為少數企業的“幫兇”。如果這樣,行業協會就市場化、規范化、法制化的障礙,就會對市場的公平公正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只能取締。如果涉及利益關系,還要順藤摸瓜,將腐敗分子繩之以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