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行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然而,屢屢出現的行業浮夸現象、不實宣傳、安全事故,也引來人們高度關注。
在環境問題、能源危機的大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迅速。正是由于其大量市場機會,我國涌現出大批布局新能源汽車的造車新勢力。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近年來新增電動車生產廠商超300家。
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青睞,的確讓汽車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與此同時,也助長了新能源汽車行業“浮夸”“吹牛”風氣。長續航、快充電、低價格……有的企業將大量人員和資金放在宣傳、公關上,迷戀華麗辭藻、夸張宣傳,“實際續航里程與宣傳不符”等問題頻現,甚至一些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隱患不小。
說起新能源汽車,大家第一時間可能就會想到特斯拉。新能源車企都想以其為榜樣,但卻沒學到精髓。特斯拉新能源汽車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正是因為其過硬的核心技術和持續的科技創新。而這恰恰是國內一些車企所缺乏的,想要把新能源汽車造好,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定時間的技術積累,在研發上不斷投入給行業帶來更前瞻的技術和創新。如果核心基礎性技術不足,自然無法擁有更強競爭力。
“當大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市場不是玩情懷、炒作概念的地方,沒有核心技術和量產產品,一切都是空談。隨著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新能源車企必須拿出過硬的產品,將更多精力用于技術研發,培育核心競爭力,如此才能贏得投資者青睞,取信于市場。夸張的宣傳和越來越提前的“販賣期貨”,或許能在短時間內吸引眼球和制造話題。只是,當熱潮最終歸于平淡,消費者仍然會選擇眼見為實,用腳投票。那些一味“畫大餅”“講故事”,甚至不惜弄虛作假的車企,最后必然會被市場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