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暗藏貓膩,變相兜售人防車位;設備以次充好,日常管護令人擔憂……近日,南昌臨空經濟區“綠地新里城名仕公館鴻儒苑”等項目業主在新華社客戶端“全民拍”欄目反映的人防車位亂象,經新華每日電訊報道后,引發廣泛關注。
在南昌臨空經濟區“綠地新里城名仕公館鴻儒苑”項目中,竟有100多戶業主與開發商簽署了含有違規條款的人防車位使用權轉讓協議。雖然當地相關部門在調查后責令整改,但據記者調查,類似現象在各地屢見不鮮,頻頻引發民眾吐槽。
人防車位本是為提高人防空間使用效能、方便百姓停車而設,一些房地產開發商卻在人防車位的建設、管理和使用上打起了“擦邊球”。
便民初衷異化為民生頑疾,其中既有歷史遺留問題,也有法律法規不完善之處,但歸根結底還是房地產商所熱衷的“高周轉”開發模式結的惡果。為了盡快“解套”資金壓力、降低開發成本,一些房地產商大肆通過虛假宣傳誤導、只賣不租脅迫、以次充好欺詐等方式設計“連環套”,深度套牢購房者,以致矛盾糾紛頻發。
業主心碎的背后,是不良開發商“碎了一地的節操”。要糾正這樣的行為,監管要“在線”并長期“帶電”,防止有令不行。打通人防車位這個治理堵點,還需立法加快跟進,用法治守護業主合法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