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對中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節目,不遠萬里歸鄉團聚,是“打工人”特有的儀式。但今年卻與眾不同,為守住冬春季疫情防線,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2021年全國各地倡議春節“非必要不返鄉”,鼓勵大家“就地過年”。來自江蘇的濮大哥1994年就在長春工作,但今年卻是第一次在長春過年。他說,自己是響應原地過年的倡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也表示理解。家人給他寄來了家鄉年貨,陪著他過這個特殊的年。就地過年是我們中國人家國情懷的“疫”時表達,我們應該向濮大哥致敬!向“打工人”致敬!向所有“就地過年人”致敬!
向濮大哥致敬!致敬濮大哥有擔當的家國情懷。家鄉年貨年味濃郁,樸實話語真情厚重。從家鄉寄來的年貨:腌魚、腌大鵝,他說:“我們那邊過年愛吃這些,還比較容易存放。這些都是家人親手做的,所以就給我寄過來了。讓我過年也能吃到家鄉的味道。”在江蘇的年俗里,過年是不吃餃子的,而是吃餛飩、團子,濮大哥說:“今年在長春過年,也要包點兒餛飩過除夕。”過年沒必要非要回鄉給家人、政府添麻煩,“等到春暖花開了,疫情過去了,再回去看望老人。”雖然就地過年,但是家的味道不缺,年俗的味道不少,親情綿綿,只等春暖花開。濮大哥樸實的家國情懷有親情,有擔當,有追求,有夢想,值得尊敬。
向“打工人”致敬!致敬“打工人”的奮斗精神。濮大哥是諸多打工人的代表,打工人,一個用打工改變命運的人,一個用奮斗為城市做貢獻的人,一個用拼搏實現人生蝶變升華的人。打工人是擼起袖子加油干的人,打工人是“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干出來的”具體踐行人,打工人很普通,打工人很平凡,普通中有對國家的擔當,平凡中有對時代的責任,比如,這次積極響應就地過年,就是如此,打工人用打工為我們這個時代注入偉大的力量,涓滴之力匯聚磅礴偉力,經濟建設如此,疫情防控如此,打工人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
向所有“就地過年人”致敬!致敬他們的奉獻美德。“就地過年”是對自己生命健康的尊重,是對家人生命安全的守護,是對國家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濮大哥是2021年就地過年人的一個縮影。就地過年人有打工人,有黨員,有干部,有許許多多普通人。他們的親情在家鄉,他們的事業在新鄉。積極響應就地過年,是為了家鄉也是為了新鄉,是為了家人安全,也是為了朋友安全。就地過年,是放小親情,成就大親情;舍棄小團圓,成就大團圓。從就地過年人身上,我們看到了“匹夫有責”真情懷,我們看到了“大局意識”大胸懷,他們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尊重。
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強調自己對就地過年的同志非常敬佩,這可以“看作是為全中國人民所作的一次貢獻和慈善”。是的,我們應該就敬佩,我們應該向所有就地就地過年人致敬,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小小的手機連接著遠方的親情,距離不能隔絕愛,故鄉再遠,吾心安處即是家,吉林是家,長春是家,這里是家。濮大哥在長春并不寂寞,社區的工作人員經常來看他,長春文廟博物館還給他送來了春聯、福字等年貨,濮大哥說:“我們那邊過年也貼春聯,今年本來覺得一個人嘛就算了,沒想到這就送來了呀!”我們就是要打造更多這樣“沒想到”,讓就地過年親情濃濃,年味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