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多地醫院暫停了一段時間的線下掛號業務,推出線上預約服務,要求實名認證。按理說,“黃牛”很難再通過連夜排隊、插隊搶號等手段囤積號源了,更多患者能公平掛到號。可是,本報讀者來信版近日收到多封來信,反映網上掛號難的問題。(2月8日 《人民日報》)
近年來,這個游走在灰色產業地帶的職業頻頻進入大眾視線,“黃牛”搶號也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先壟斷醫院號源,再高價賣出,這是“黃牛”的常規操作。針對“黃牛”搶號的上策,許多醫院也相繼采取了“實名認證”的對策。但問題就在于,醫院方推出線上實名預約掛號,“黃牛”為何又能“搶占先機”,獲取號源?筆者認為,整治該亂象,要警惕“實名認證”并非“真實名”。
筆者了解到,大部分醫院線上預約掛號的實名認證需要填寫就診人姓名、身份證號及手機號進行綁定,有的醫院甚至在掛號系統中加入人臉識別技術來確保患者身份的真實性。而“機智”的“黃牛”們利用自己開發的搶號軟件“鎖住”號源,將就診人的個人信息索要來進行填寫,完成線上預約。面對人臉識別的考驗,“黃牛”們也不慌張,他們讓就診人先錄一段視頻,然后在頁面錄制和回滾,通過跑腳本的方式劫持掛號頁面,獲取號源。看似奏效的應對策略還是被“黃牛”們逐個擊破,這說明醫院掛號系統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漏洞,“實名認證”也并非真實名給了“黃牛”可乘之機。
實名預約掛號本是確保醫療資源公平合理利用、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重要舉措。而“黃牛”突破實名的防線進行搶號,則是在浪費他人就醫機會的基礎上滿足一己私利。這一行為嚴重影響了公民平等享受基本醫療保障,患者本可以通過正常的步驟、合理的價格進行治病就醫,迫于“一號難求”的壓力,不得不從“黃牛”手中買號,并為此承受更高的就醫成本。這一行為更是破壞了正常的醫療秩序,醫療資源被浪費,加劇了普通百姓的看病難。打擊“黃牛”高價預約,整治醫院搶號亂象刻不容緩。
一方面,醫院方要不斷強化技術支撐,提高掛號系統的管理水平與能力,確保“實名認證”的安全性與真實性。另一方面,醫院還應該在發放號源上多下功夫,比如根據專家預約情況調整號源發放,拓寬放號的渠道,將醫療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再利用,讓患者擁有更多的就診機會。只有多管齊下才能遏制“黃牛”鉆空子,維護醫療公平,促進社會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