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亚洲国产_亚洲精品成人网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啪啪_久久亚洲欧美

經濟導報    原創    山東    公司    金融    山東國資    智庫    鷹眼IPO    熱點    好品山東    證券    消費    樓市
山東財經網 - 觀點銳評 - 防止在線教育瘋狂“燒錢” 陷入惡性競爭
防止在線教育瘋狂“燒錢” 陷入惡性競爭
加入時間:2021-2-22 10:43:13  來源:光明日報

 據媒體統計,依據各大在線教育平臺的財報,僅3家知名在線教育機構從2020年2月到11月的營銷費用就超過100億元。2020年暑期,作為“頭部”的4家K12網校暑期投放額在47億元左右,而2019年暑期投放額只有19億元,一年間翻了兩倍多。如此“燒錢”,令輿論驚呼:在線教育究竟在做教育,還是在“燒錢”?

  與瘋狂“燒錢”對應的是,在線教育機構的整體虧損情況十分嚴重。據統計,2020年全年,資本向在線教育領域輸入了近150億美元,但在線教育的收入只有幾百億元人民幣。對此,一些“頭部”在線教育機構不以為意,認為“燒錢”模式,會最終讓“無錢可燒”的機構退出,從而“洗牌”讓最終的勝利者“一家獨大”。

  當前在線教育的營銷大戰,是資本推動的競爭。這導致培訓機構把過多的精力和經費用在營銷上,而忽視教育質量提升,不但影響機構自身的健康發展,還增加了在線教育行業的經營風險和諸多亂象。對于在線教育機構愈演愈烈的“燒錢”大戰,監管部門有必要加強監管防范風險,在線教育行業也需要從行業健康出發,向惡性競爭說“不”。

  在線教育機構的營銷大戰,至少存在三方面問題。其一,廣告泛濫,加劇家長的教育焦慮。過去一年中,家長打開電視、收聽廣播、上網、用智能手機,都被無處不在的在線教育廣告包圍。雖然這并不違反廣告法,但是,如此強大的廣告攻勢,很難讓家長理性選擇校外培訓機構。是否應在廣告法基礎上,對在線教育培訓機構的廣告做出進一步限制,這也是輿論討論的問題之一。

  其二,營銷支出巨大,影響在線教育師資和課程建設。在線教育在銷售、營銷中投入大量資金,無疑會擠占師資建設和課程建設的投入,這是本末倒置,推高了整個行業的獲客成本,由此降低盈利能力。據行業人士介紹,在線教育獲客成本已占整體收入的50%,有的甚至達到100%,也就是說,一名學生的學費,基本全部都用到了營銷上,那師資建設、課程建設和內部管理的開支呢?與廣告中宣傳的高品質相反,在線教育機構存在包裝“名師”、虛假宣傳的問題。那么,為何不把錢用到刀刃上,打造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和課程體系呢?

  其三,“燒錢”很難做大平臺,惡性競爭會留下一地雞毛。融資、“燒錢”、再融資、再“燒錢”……資本和在線教育機構認為,“燒錢”會帶來流量,最終對行業進行全面“洗牌”。從2020年在線教育行業的發展看,確實有知名的在線教育機構因玩不起營銷大戰而破產關門,這讓資本看到了做大機構的“前景”。但是,這忽視了在線教育是做教育的,以“燒錢”來獲得流量的互聯網思維,或許不適合教育。

  在線教育培訓機構所玩的免費營銷大戰,就說明了這一點。免費獲得的流量,要轉化為買單付費的客戶,沒有那么容易。家長要買課,還是要看課程的質量。監管部門規范校外教育培訓機構,明確要求一次收費不能超過3個月,除了減少退費糾紛外,還另有“言外之意”,即以此促進培訓機構提高培訓質量,以質量吸引用戶續課,而不是通過營銷手段獲得客戶。然而,不少機構依舊打擦邊球,一次收取超過3個月,甚至一年、兩年的學費。

  在線教育機構有做大平臺的追求,可以理解。但是,學生家長選擇培訓機構,說到底是出于差異化需求。從這一角度看,在線教育是很難出現像其他互聯網行業那樣的超級航母企業的。擴大規模的教育機構,如果做不好質量控制和成本控制,很快就會陷入破產關門的困境。在線教育機構投資者和經營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不能盲目追求體量和規模,而需要打造個性化的、滿足受教育者差異化選擇的在線教育產品,這也是校外培訓機構的存在價值所在。

  對于眼下在線教育機構愈演愈烈的營銷大戰,監管部門和行業自身都需要重視起來。對監管部門來說,要嚴格執行廣告法,要求培訓機構在做廣告時,不能夸大,不能進行虛假宣傳,要嚴肅查處培訓機構的違規廣告、炒作。同時,有必要和行業組織一起,針對在線教育機構的營銷大戰及其存在的風險,出臺進一步規范經營的規定,引導經營者把精力、資金用在提供高質量、個性化的教育產品上,也營造基礎教育良好的教育生態。




編輯:luyi

[山東財經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凡本網注明來源非經濟導報·山東財經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信息,更好地服務讀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新聞推薦
 
·> 經導財評丨規范收費行為讓平臺經濟行穩致遠
·> 一周山東金融人事|17份行政許可公布,涉及工商銀行威海分行行長等
·> 低至0.01%!理財公司再掀“降費”潮
·> 一季度凈虧6.6億,小鵬汽車“押寶”AI智駕輔助
·> 出口額激增16.1%和15.2%!紡織魯企“出海”創新突圍
·> 山東金融管理部門聯合部署 推動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實落地
·> 2025年山東能源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推薦目錄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新規落地!市場反應如何?
Copyright @ 山東財經網   地址:濟南市濼源大街2號 大眾傳媒大廈F24

郵編:250014    電子郵箱:sdenews@126.com

備案號:魯ICP備09023866-44號 魯新網備案號:201000112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31-85196503 郵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