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的媽媽一年掙的錢都比你媽五十年掙的多,你們素質能一樣嗎?”“以往送到我班里的學生,家里都是當官的,要么條件特別好……你媽媽掙多少錢哪?”
日前,天津某中學教師給學生訓話的錄音在社交平臺瘋傳。
師者,人之模范也。很難想象,這番話竟然出自一個為人師表者之口。更何況,涉事教師還曾被評為區骨干教師、學科優秀教師和校“最美教師”。
引發輿情之后,天津市津南區教育局對此事迅速展開調查,結果是情況屬實。該局表示,肖某某作為教師,嚴重違背師德師風,造成極其惡劣影響,決定給予肖某某黨內嚴重警告處分,降低崗位等級,依據《教師資格條例》撤銷其教師資格,調離崗位;對學校主要負責人進行問責,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對肖某某處理及時果斷,但依然有諸多問題值得深入思考。
涉事教師究竟是在什么語境下說出這樣一番話的,目前尚不清楚,但并不影響事情的定性。退一步講,即便想用這種方法刺激孩子上進,也同樣不妥。以家長收入的對比來評價學生素質高低,這已經不是正常的批評教育,而是對低收入家庭孩子的羞辱和歧視,這樣的言辭會深深刺傷孩子的心。
老師的一句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嫌貧愛富的老師,會在學生的心田埋下怎樣的種子?其在日常教育過程中,是不是經常灌輸類似的理念?具有這種扭曲價值觀的人究竟是怎么被評為“最美教師”的?這些問號都有待拉直。
有教無類是教育的基本原則,歧視學生則是教育之大忌。
兩年前,深圳某中學校長拋出的“低層次家庭”論,一度引爆輿論。“我們不是看不起這些生源,而是這些原本的固定生源大多來自一低二多三無的低收入、多孩子、無房無固定職業無教育規劃的低層次家庭,嚴重缺乏前期基本行為和教養與基礎積淀,存在嚴重行為與知識缺陷。”深圳這個校長的話,是在微信聊天中出于情緒宣泄而一時“失言”,情節上和那個肖某某事件存在差異,但異曲同工,都觸犯了“有教無類”之大忌,令人不齒。發現一起,就要嚴肅處理一起,以正視聽。
譴責之余,我們更應該警醒:師德師風必須常抓不懈,必須引導廣大教師深刻汲取其中的教訓,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