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底撈在包間內安裝攝像頭的事在網上引起熱議。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實地走訪杭州幾家海底撈門店發現,包間里裝攝像頭確有其事,而且不少包間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
不管包間算不算得上私密空間,我想沒有多少人愿意一邊吃飯一邊被人盯著,這會讓人感到不舒服。人們之所以選擇包間,無非是求個清靜,不被人打擾,又或者有生意溝通交流上的需要。那么,問題來了,有人想要清靜,你弄個攝像頭看著,有人在談生意,你也要“無死角”盯著,這還讓不讓人愉快地吃頓飯了?
關鍵是,據稱這些監控是由門店統一安裝的,24小時記錄,不能關閉。這就意味著,無論顧客愿不愿意,只要進了海底撈的包間消費,都得無條件接受這一事實,沒有任何選擇余地。
這除了會引起顧客不適或反感外,還可能存在一個問題:顧客進包間消費時可能沒留意到有監控,如果顧客消費中途發現這事并且反對,該怎么辦?是不是門店該統一貼個通知,“本店包間里有監控,不喜勿進”,這不是節外生枝、自找難受嗎?
目前,尚不知海底撈為何要耗資安裝攝像頭,本來沒有監控的話,也就不會惹出這么多事情。監控只是終端,在終端后面,還得有專人運營、維護、管理。海底撈可能沒有侵犯顧客隱私的主觀故意,但掌握和管理監控的工作人員能保證沒有嗎?如果有人花錢讓負責監控的人透露在包間里消費的競爭對手的情況,而相關工作員工又貪圖利益,真這么做了——海底撈安裝監控豈非給自己埋坑?
現在安裝監控的場景很多,也不時出現侵犯個人隱私的案例。有必要再次強調,安裝攝像頭也好,刷臉也罷,應秉持必要性原則,如無必要,就不要安裝,更不能調用個人隱私信息。有些互聯網應用,明明不需要調用用戶照片,也要索取包括它在內的全部權限。過度使用個人信息,除了給個人留下安全隱患,最終也會讓用戶產生排斥心理。
特別是,經過這些年來各種事例的“教育”,許多人逐漸明白,我們的個人隱私已經成了一些商家的生意。保護個人隱私、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呼聲越發高漲。
海底撈在包間里安裝監控,或許真沒有什么別的企圖,只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消費者,減少消費糾紛。即便如此,安裝了攝像頭,卻沒有賦予消費者說不的權利,也是不明智、有損其美譽度的做法。海底撈管理層應重新審視這一做法,做出相應調整,同時向消費者說明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