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替領導和同事開會早已不足為奇。替會的基層干部反映,替會不僅占用基層工作的大量時間,打亂工作計劃,而且容易“踩雷”,嚴重影響工作積極性。(3月1日 《半月談》)
會議是上下結合、左右互動有效溝通協調形式,既可快速傳達部署,又可整合團體力量,還能調動積極因素。然而,有的干部有“會議依賴癥”,但凡需上傳下達,或者安排部署任務,不管有無必要,或有沒有其他方式,都習慣一紙會議通知,讓基層干部“會來會去”。
俗話說:“上頭千根線,基層一針穿。”眾多惠民政策、抓發展的舉措,最終在基層落地落實,基層干部承擔的任務繁瑣、責任重大。過多過雜的會議,花費基層干部不少時間和精力。多數會議需要分管領導參加,更有甚者,動則便要求主要領導參會。無賴之下“替會”之風盛行,尤其是一般會議,或者非關鍵會議,選派一般工作員“替會”現象更為突出。有的工作人員因長期“替會”,被戲稱為“會員”“會販子”,從中不難看出基層會議泛濫,以及基層干部繁雜會議的抵觸。
開會需要成本,不光需要會議經費,更主要是占用參會人員時間精力。在廣大基層干部,抓貫徹落實是主責,促發展惠民生是主業,倘若三天兩頭“泡會場”,多半精力“疲于奔會”,能剩多少精力抓落實?會不可輕易如開,開會就要講求效果。尤其那些“無事會”“無實會”,更不可隨意浪費基層時間。如果執意要開,基層安排人員“替會”,帶只“耳朵”把會議內容“裝回來”,最終會議雖然開了,但達不到預期效果,起不到應有作用,開與不開幾無差別,正經地浪費會議表情。
會議縱然是好東西,但如果運用不當,視會議為“萬能鑰匙”,凡事必會,小事瑣事皆會,勢必帶來消極的影響。過多過雜的會議,不僅耽誤基層時間,也使得落實不到位。會議并不能解決落實問題,以會議落實會議,把會議看作部署,以會議代替抓落實,焉能真正落地有聲、抓鐵有痕?即使會議再隆重,也是“畫水無風空作浪,繡花雖好不聞香”。
“會議依賴癥”是形式主義,只注重表面功夫,不追求實際效果。“會議依賴癥”是責任甩鍋行為,會議一開任務下沉,責任落到基層一線。建設經濟社會,惠及民生福祉,過度依賴會議應當治治。要注重研究抓貫徹的有效途徑,促落實的方法舉措,不開無用之會,多做有用之功,上下同欲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基層抓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