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在上海320余家提供在線售票服務的影院中,近四成不支持退改簽。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對此表示,明確支持消費者合理的退改簽要求,將積極推動上海電影院做出優化。(3月2日《解放日報》)
電影票無法退改簽,不光是上海部分影院的現象。新華社曾播發調查報道《電影票“退改簽”,為何就這么難?》,對飽受消費者詬病的電影票“不退不改”“只改不退”等現象提出質疑,呼吁有關方面完善退改簽服務,保障觀眾合法權益。2018年9月,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發布《關于電影票“退改簽”規定的通知》,要求電影市場各有關經營主體,制定改進完善電影票退改簽工作的實施方案,并盡快付諸實施。
長期以來,電影票是無法像機票那樣退票,也無法更改時間,或簽到其他電影上,觀眾買了票如果不想看或沒時間看,只能選擇轉讓,或蒙受經濟損失。這種“一經售出、概不退換”的行業鐵律,其實是行業痼疾,是對觀眾權益與利益的無視,從合同法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層面說,是用格式條款做出的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屬于霸王條款,的確應予以糾正。這便是媒體質疑、協會也在呼吁的原因所在。
雖然最近一兩年,電影票“不退不換”的堅冰終被個別購票平臺打破,推出電影票免費在線改簽服務,但僅限于部分影院,或僅限于會員,不同積分等級對應不同的退改簽次數,少者每月1次,多者每月僅5次。也有影院推出自己的客戶端,只有會員在官方客戶端訂購電影票,才可自助辦理退改簽。這些條條框框使得電影票退改簽只是“看上去很美”。
其中的根源問題在于,相關經營主體真愿意把裝進口袋里的錢再退出來,給觀眾反悔的余地嗎?電影票長期“不退不換”的核心癥結就在于,擔心退改簽影響各自的收入,降低電影票房。因此,電影票退改簽需要平衡多方的利益。
電影票可以退改簽,保障了觀眾的合法權益與經濟利益,對影院的正常排片和放映秩序卻可能存在干擾,也可能為“黃牛黨”倒票創造便利。因此,退改簽對影院和售票平臺來說,是要增加運營成本與管理風險的。既然如此,電影票退改簽應像火車票退改簽一樣,依據退票時間收取比例不等的退票手續費,對惡意退票的觀眾也可以起到制約作用。
而要讓電影票退改簽平衡多方利益,退改簽規定就不宜各自為陣、自說自話,需要一個全面、完善、公正的頂層設計。比如什么樣情況下允許電影票退改簽;允許退改簽又該如何收取手續費;利用惡意退票偷漏瞞報票房,或進行刷票誤導觀眾,應受到怎樣的處罰……事實上,全面實現電影票退改簽并不難,最難的擺平是各方的利益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