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名“神醫”在代言藥品、保健品的廣告推廣中,均使用“一家幾代專治××病,違背祖訓獻出藥方”的雷同話術,被網友戲稱為“神醫宇宙”。3月9日,“神醫宇宙”成員之一的張文榮被所在坐診醫院——北京鶴年堂中醫醫院免職,再次引發公眾關注。前述醫院發布聲明,稱張文榮所有的宣傳廣告信息與醫院無關。(3月10日 澎湃新聞)
另據《新京報》報道,已停診的張文榮表示,電視廣告里講的不同疾病是編導根據不同藥物設計出的臺詞,停診后他將清凈一段時間再工作。
行醫以德為先,“神醫宇宙”違背的是醫者仁心,如此大逆不道,還能上節目、招搖撞騙,直至被網友曝光后才被打回原型,這種利欲熏心的病難道不該好好治治嗎?對這件事情的處理,不應僅僅是讓“張神醫”停診那么簡單。
此類藥品廣告的播出,極易誤導關注養生的中老年觀眾,使得違背常識的偽科學盛行。“宣傳即重復”,雖然千篇一律的“神醫”臺詞引網友群嘲,但清一色的話術會更容易讓患者掉入虛假廣告的消費陷阱。若如張文榮所言,那么其身為名譽院長,本應有基本醫學常識,卻配合編導演得一出好戲,利用廣告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已涉嫌虛假廣告罪。
再者,這樣的節目何以過審,在各大地方臺播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于2016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養生類節目和醫藥廣告播出管理的通知》中要求,醫療養生類節目需報備,并嚴禁醫療養生類節目以介紹醫療、健康、養生知識等形式直接或間接發布廣告、推銷商品和服務。而在張文榮口中,竟然“還有許多單位請他”。中醫醫院、“神醫”群演,節目組以及所宣傳藥品的銷售渠道間,存在多大的利益勾連,我們不得而知,有待國家中醫藥局聯合市場監管總局的后續調查。醫療產品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相關“編導”和電視媒體卻利益至上,想借著張文榮的頭銜“恰爛錢”,毫無責任意識,可見目前醫療養生類節目的監管仍存在很大漏洞。
別等曝光后再清理“神醫宇宙”。它的存在,降低的是民眾對中醫的信任度。這類“神醫”,本應無人問津,莫讓他們再重出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