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為加強對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的監管,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煙草專賣局研究起草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到,在其附則中增加一條,作為第六十五條:“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意見提出,將大幅度提升電子煙監管效能,有效規范電子煙生產經營活動,解決電子煙存在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虛假廣告等問題,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隨著新消費觀念漸入人心,電子煙逐漸受到了人們的追捧。一時間,超市步行區、商場專賣店、路邊零售鋪,大街小巷都開滿了電子煙實體售賣點。這是繼全面禁止電子煙線上銷售的監管文件發布之后,電子煙的又一次崛起。對于電子煙的進一步監督管理,也是時候該管管了。
據相關專業人士解答,電子煙的原理是通過加熱液體的尼古丁,而尼古丁對身體是有害的。尼古丁具有收縮血管、增加血壓的作用,并且還會對心臟造成壓力。所以電子香煙有害健康,因為它們可以導致心臟病發作和中風。電子煙與常規煙的區別在于,前者可能會導致癌癥和心臟疾病,而后者可以導致心臟疾病。
電子煙的橫行霸道,野蠻生長,同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密不可分。
首先,商品的市場定位。“時尚”“健康”“幫助戒煙”等,這些都是電子煙打入市場時所附帶的標簽。因為其概念的模糊性,加上品牌方、廣告商對其“夸大其詞”的美化,令不少公眾對電子煙持有一種神秘的好感,認為它不會上癮,也不會有害健康,甚至成為了一種時尚。正因如此,電子煙目前在青少年群體中也悄然流傳開來。一些特立獨行的中學生,一放學便吸著電子煙,三五成群的走出校門,讓不少路人大跌眼鏡。電子煙的市場定位,存在誤導人群之嫌,而其幕后推手,正是利用這一點,混淆視聽,牟取暴利。
其次,商品利潤之高。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全球75億人口中,煙民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0億。這其中,中國煙民的數量以2.87億的數字穩居全球第一,超越了其他前十名國家加起來的煙民總和。而一支幾百元的大牌電子煙的成本卻只需幾十元,面對龐大的煙民基數和高昂的利潤誘惑,不少人都瞄到了其中的商機。不少資本開始創立品牌,形成品牌效應,加盟者蜂擁而至,搶占第一手資源。最苦的,就是煙民了,折騰了半天,也只是從一個虎口跳到了另一個陷阱罷了。
再次,有關部門監管存在漏洞。電子煙實體店時至今日能夠在各大商場、超市活躍,有關部門的責任不可推卸。既然之前已經對線上電子煙銷售進行了有效的監管,為何卻對線下電子煙的售賣頻頻“下不了手”?在實體市場中出現第一家電子煙的時候,有關部門就該警覺了,若能第一時間對其進行強有力的約束規范,就不至于出現電子煙“遍地開花”且恣意妄為的現況了。除此之外,電子煙自發明至今也有不少的年頭了,但對電子煙相關常識的普及卻遲遲跟不上。人們談及“電子煙”,總是眾說紛紜,究竟誰對誰錯,大家都沒有根據,道聽途說而已。因此,監管電子煙勢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