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李平盼女成鳳心切,早早地給女兒定下“考進全國前三或者前五的大學”目標,甚至強迫佳佳學習大學英語,做四六級試卷。佳佳學習稍令她不滿意,動輒打罵、體罰,佳佳經常被打得遍體鱗傷。在法院發出人身保護令后,李平依舊不收手,仍兩次用燒熱的鍋鏟將佳佳燙傷。佳佳外婆無奈之下,向法院申請要求撤銷李平和佳佳生父監護人資格。4月20日,江蘇南通崇川法院作出判決,支持了佳佳外婆的申請,指定佳佳外婆為佳佳監護人。(4月21日看看新聞)
還在為“雞娃”焦慮的狼爸虎媽該醒醒了。雖然這一案例中撤銷監護權的根本原因在于家暴,但是通過威逼利誘逼迫孩子達到過高的目標,則很容易滑向家暴的深淵。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人之常情,但把娃從“雞娃”變成“牛娃”則不是一廂情愿就可以完成的。這一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家庭環境、孩子智商情商動商、機會、興趣等等。相對而言,家長最容易確定的是孩子的興趣。
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起點。遺憾的是,很多家長不是尊重自己的孩子,而是“尊重”別人的孩子。把別人家的學霸當做自己孩子的標桿,把別人家上名校的孩子當做自己孩子走向成功的典范。于是總是用自己孩子的短處去比較別人孩子的長處,結果越比越煩惱越焦慮,然后就是控制不住就動手。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給孩子以自信,要比強硬的逼迫有效得多。逼迫只會讓孩子心里對學習排斥,而發展到暴力,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是扼殺了學習興趣。
作為父母來說,應該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幫助孩子找到他自己,這是最關鍵的。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屬品,需要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和自由,需要被尊重,被認可,被允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哪怕這個過程中犯了錯誤走了彎道,犯錯也是學習,彎路也有風景,有時候跟問題在一起,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關鍵是家長懂得在尊重前提下的引導,而不是只看表面的成果,只去盲目地和人家比。
家長要給孩子的是身心健康,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學自己想學的東西,讓每個孩子都找到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樣孩子內心才能充滿正能量。而不尊重孩子,一味地逼迫孩子,即使贏在起跑線,也能可能輸在終點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