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為《“熟雞蛋變成生雞蛋(雞蛋返生)—孵化雛雞”實驗報告》的論文引發關注,被網友戲稱為現實版“煮熟的鴨子又飛了”。據悉,該論文刊登在《寫真地理》期刊上,第一作者為鄭州市春霖職業培訓學校校長郭萍(平),曾出版物體穿瓶越壁、熟綠豆返生發芽等方面的著作。
關于熟雞蛋返生孵小雞的原理,文章并未給出明確解釋,僅在“實驗的目標”中提到:通過“特異學生”的“意念和能量傳播”使熟雞蛋還原成生雞蛋。如此看來,成功改變事物性質僅需兩步,一是具備特異功能的人,二是玄之又玄的意念和能量。既然郭校長深諳“超能力”之術,可否“傳道受業”?
登錄春霖職業培訓學校的網站,各類課程令人眼花繚亂:原子能量波動速讀、超感知潛能全腦、快速作文創作……瞄準當下的教育焦慮,以“腦科學”為旗號,宣稱“服務”5—18歲不等的中小學生,郭校長打著一手“生意牌”:以“能量訓練”“意念移物”“卷面出答案”等為噱頭,借所謂各類學員的學習感言惑眾,通過制造報名火爆、學員收獲滿滿的假象吸引人們砸錢。
“用愛賦予孩子創造的能力”,網站的顯眼處寫著這樣的口號。試問,輔導機構如何定義“愛”?這種“愛”是否真實可信?郭校長作為“師者”,教給學生的首要人生原則當是腳踏實地、求真務實。但綜觀論文,“成功返生40多枚”“返生后的熟雞蛋同樣具有生命力”“實驗是真實的”……滿篇文章都寫著兩個字——“騙人”。把偽科學教給孩子,把盈利當做教學目的,這樣的“愛”恐怕既違背了師德,也玷污了教育。
有必要追問,明顯違背常識的偽科學,何以登上專業期刊這片凈土?《寫真地理》是國家新興地理綜合類專業學術理論期刊,專注于地理方面的學術動態,本應做好論文質量的把關者,為學術界提供優秀、前沿的研究成果。然而現實卻是,期刊的專業審核出現漏洞,編輯們的職責嚴重缺失。一句“正常審核不會通過,不知用何辦法發表”的說辭,并不能解答公眾疑問,也不能補上審核漏洞的口子。最終傷害的,還是期刊自身的聲譽與權威。作者用了什么辦法,顯然不難查出。如此堂而皇之刊載,與其說是編輯的失誤,不如說是對眾多讀者的智商侮辱。
偽科學不是科學,教育不是生意,期刊也不是某些人獲取聲譽的工具。監管部門當主動作為,及時介入,依法依規審查學校辦學資質及教學內容,回應民眾關切。期刊編輯部也應有所行動,補上專業審核短板,捍衛學術的神圣尊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