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監管部門對電商平臺利用自身市場和技術優勢強制入駐商家“二選一”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密集關注,并對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如果要評選“最奇葩平臺規則”,“二選一”一定能入圍。俗話說“貨比三家”,可一些平臺仗著用戶多就欺行霸市,讓入駐商家“自動”放棄選擇權和博弈能力,這已經不是新鮮事了。從過去簡單粗暴地斷網下架,到如今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優勢干擾入駐商家,穿上諸如排名靠后、搜索屏蔽等“馬甲”,花樣不斷翻新,亂象禁而不止。變裝雖快,卻藏不住店大欺客的難看“吃相”。在“一家獨大”“贏家通吃”之下,老老實實做生意的小商家很難壯大,消費者的選擇權也被步步剝奪,影響非常惡劣。
“反不正當競爭”利劍高高揚起。在強化反不正當競爭與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語境下,法網逐漸織密。如今年2月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發布的《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3·15”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等,都點明了“二選一”的不正當手段,明確了監管決心。法不嚴無威。今年以來,市場監管部門自上而下整治平臺“二選一”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拳拳到肉,令人拍手稱快。
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利劍出鞘釋放強烈監管信號——平臺經濟不正當競爭進入嚴監管階段,壁壘高筑只會讓自己的發展之路越走越窄。這不僅是監管給平臺巨頭的一個清晰警告,也是國家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明確信號。
開放與創新從來不是“非此即彼”。“二選一”等不正當競爭行為當迷途知返。須知唯有把技術優勢用于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才能繼續領跑。創新如飛駒,監管是“韁繩”。各地還需進一步加快監督創新,充分發揮“前車之鑒”的警示作用,監督平臺徹底整改;同時,引導市場主體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核心技術攻關,讓“配上韁繩的馬車”沿著為人們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方向行穩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