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社局勞動關系處副處長王林拜師外賣小哥,體驗了一天送外賣的感覺。一單跑了近一個小時只掙了6塊6,送晚了還要扣60%的收入……當日王林最終只完成了5單送餐,僅獲得了41塊錢的收入,快累癱在街頭,而他一天掙100塊錢的目標連一半都沒完。(4月28日 澎湃新聞)
某種程度上說,送外賣也是個技術活,比如要熟悉小區(qū),比如搶單等等,這既需要體力,也需要經(jīng)驗積累。王副處長是門外漢,不了解送外賣,也沒把送外賣當成立身之本,體驗一天僅收獲41元,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了。
有人質疑王副處長作秀,因為有人在跟拍。其實,這樣的猜疑大可不必,哪怕他的體驗反映不了真實現(xiàn)狀,但這樣的體驗,讓他知道了快遞小哥的不易,知道了快遞行業(yè)的一些規(guī)則或潛規(guī)則是需要改變的。作為管理部門的決策者,能帶著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誠意來體驗生活,這就值得贊賞。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快遞群體的建議,管理平臺的匯報,可能呈現(xiàn)不了現(xiàn)實狀況。官員領導親身體驗,更能發(fā)現(xiàn)真問題。所以,領導干部親身體驗,少說空話套話,帶著問題導向去體驗生活,這絕對是好事。王副處長嘆息快遞小哥錢不好掙,并對“延時扣60%配送費”深有感觸,難道不是收獲嗎?
我們沒有理由懷疑王副處長作秀。不過,作為職能部門的決策者,如果體驗之后不去做改變,不去解決發(fā)現(xiàn)的問題,那么,這就是作秀。體驗之后怎么做?如何改善快遞小哥的待遇,如何在政策層面保障這個群體的利益,才是關鍵所在。所以,體驗雖然精彩,但我們更期待“續(xù)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