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7天見效的美牙神器在網絡上熱銷。但有消費者稱用后不僅沒有效果,還出現了牙酸、牙齦發黑、萎縮等癥狀。對此,牙科醫生表示,此類產品美白主要是通過過氧化物實現,但這種物質的含量并沒有行業標準,如果濃度控制在10%以下,漂白效果表現平平;如果冒險增加濃度,則易損傷牙齦軟組織。(5月6日《北京青年報》)
“美白牙貼”雖然價格不低,但銷量十分可觀。該產品廣受追捧,除了與明星效應有關之外,還因為很多消費者只看到有效的一面。 然而,該產品“美白”的背后也有另一面。過氧化物既可以讓牙齒變白,也易損害牙齦及周圍組織,有時還會導致比較嚴重的毒副作用。
醫學上面臨很多兩難選擇,牙科的“冷光美白”就是其中之一,美白物質過氧化物的濃度控制在10%以下,漂白效果平平;如果冒險增高濃度,極易損傷牙齦軟組織。正規的醫生寧可犧牲美白效果,也要盡量減少毒副作用,但“美白牙貼”可不管這些,讓美白物質數倍超標,可以提高產品銷量,因為過于看重產品的效果、忽視其毒副作用,在消費者當中是普遍現象。每個人都能在身邊找到真實案例。比如,有些“黑診所”十分受歡迎,或許是因為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導致效果可見,潛在且巨大的毒副作用反而被周圍民眾所漠視。
如何評價醫生的水平,考驗著民眾的健康素養。一名好醫生在用藥時,必然首先考慮并規避藥品的毒副作用,當毒副作用較大且不可克服時,即使治療作用同樣很大,醫生也會舍棄這種藥品,改換其它藥品。但這樣的醫生在部分患者眼里,由于用藥見效慢等原因,未必是好醫生,相反,庸醫則只管有效、不顧風險,因投其所好超量使用毒副作用很大的有效藥品,反而容易被看好。
民眾看待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等產品的作用,也存在相似的盲點。“美白牙貼”受到廣泛追捧,不過是這一現象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正確評價醫生和看待相關產品,應該作為全民健康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方面的素養提高了,可消除民眾對“神醫”“神藥”的迷信心理,讓保健食品、化妝品等難以借藥品之名坑害消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