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到行政服務中心辦事遇到問題,窗口工作人員不能以“不能辦”“不清楚”答復,而是要告訴辦事群眾“該怎么辦”,給予明確指引——據5月9日新華社報道,這是近日福建漳州推行“窗口無否決權”服務新機制以來,各級行政服務中心的新面貌。
窗口工作人員遇到不是自己承辦范圍或自己也說不清楚的事,直接說“不”,也許是一句大實話,群眾卻可能因此認為工作人員不熟悉業務,甚至故意推諉、扯皮。從這個角度看,推行“窗口無否決權”服務機制,規定工作人員說“不”必須報備并得到批準,值得嘗試。
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一些行政單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已經明顯減少,而“上門辦”“委托辦”“網上辦”等服務方式的出現,昭示著服務姿態的不斷優化,也讓被服務對象更加滿意。這不僅有利于地方經濟發展,更有助于提升行政機構的形象與聲譽。
應對“向群眾說‘不’必須報備”的新要求,相關部門和單位也要采取一些新舉措。一方面窗口工作人員要加強對相關政策法規的學習,在業務能力上有所拓展,在服務態度上有所提升;另一方面,行政服務中心要積極配備綜合業務咨詢窗口,指派綜合素質更高、業務處理能力更強的工作人員回應群眾提出的難題,以此分解和轉移窗口工作人員辦不了、不清楚的事項。
很多時候,窗口工作人員難的不是告訴辦事群眾“該怎么辦”,而是“誰來辦”。“上門辦”“委托辦”“上網辦”等公共服務解決了不少問題,但有些時候難免會遇到“疑難雜癥”,需要特事特辦。“窗口無否決權”服務機制,也是相關部門嚴于律己的一種姿態,要化解“誰來辦”的尷尬,行政服務中心還須擰成一股繩,設計更細致、妥善的處置方案,保證短時間內落實到位。
隨著技術的發展,行政服務方式會更加先進,服務程序會更加便捷,相應地,為群體服務的理念和姿態也需不斷升級。在“窗口無否決權”之后,期待更多地方能創新服務機制,打造更優質的以群眾為中心、以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為中心的行政服務,讓辦事群眾更暖心、舒心、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