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武康路一幢不起眼的二層小樓,在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里,突然在小紅書和抖音等平臺上走紅了。許多人特地過來拍照,只因為這幢小樓的陽臺上掛著一個碩大的粉紅色蝴蝶結。
就是這個蝴蝶結,讓這里成了網紅打卡點。而住在小樓的一位老奶奶,也莫名其妙成了“網紅奶奶”,來這里拍照的人以能和她搭上話為榮。
看了網上流傳的小樓蝴蝶結照片,不由啞然失笑。這蝴蝶結看上去一點不稀奇,要說有什么特別的,就是比普通的綢帶蝴蝶結大得多,所以從街頭望去很顯眼。可類似的裝飾肯定不少見,如果不是意外走紅,很多人經過時無非也就是多看一眼而已。
是什么原因讓這個蝴蝶結成為網紅,對有些人來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湊熱鬧。有人拍下來,曬圖曬視頻,就有人覺得稀奇,也要去看看。看來,所謂網紅打卡點,無非是去拍的人多了,拍著拍著就成了網紅。
實際上,這幢小樓還真有點來頭,但去打卡的多數人恐怕并不知道。這幢小樓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由匈牙利籍設計師拉斯洛·鄔達克設計建造的,他是上海老地標建筑國際飯店的設計者。遺憾的是,打卡的人多數是沖著陽臺蝴蝶結去的,而不是為了瞻仰一番老建筑,這是不是有點買櫝還珠的感覺?
小樓就在馬路邊,蝴蝶結抬眼可見,有人來拍是攔不住的。問題來了,前來打卡、擺拍的人越來越多,“五一”期間小樓門前馬路被拍攝的人圍得水泄不通,給小樓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困擾。有些人一來,也不管小樓里住著人,徑直往里闖,還有人在樓下喊“網紅奶奶”出來。
這就是擾民了。
果然,有記者5月8日中午去探訪時發現,陽臺上的蝴蝶結已被摘除,門窗緊閉。隔壁咖啡店店員透露,蝴蝶結7日晚還在。而住在頂樓的蝴蝶結奶奶已被家人接走。現場還有女孩表達遺憾:“啊,蝴蝶結沒有了,我特地想來看看的。”
想想就知道,這些來打卡的人,不少是做抖音、小紅書的“達人”,沖著蝴蝶結而去,暗自說不定在盤算著流量的生意。現在有一部智能手機,就能拍視頻發布在網上,就能當主播,這原本不算是什么壞事。只是圖流量的人多了,不免要挖空心思找熱點、制造噱頭,這就會在某些方面產生副作用。
凡事不能做過頭。就這事而言,去拍人家的樓,講點文明禮儀,應該是最起碼的道德要求吧。這么不把自己當外人,自己不覺難為情,也得想想小樓里的居民煩不煩。
這事說開了道理很簡單,也因為如此,更讓人覺得不應該。類似情形并不少見。不管是跟風打卡的人,還是把這當作流量生意的主播,能不能講點“武德”,吃相別那么難看,自覺一點,“耗子尾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