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孟令洋 申家鑫 北京報道
最近,東北地區的人口問題引發了大家廣泛關注。普查數據顯示,東北地區人口確實減少了。對此,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5月11日的新聞發布會回應稱,東北地區人口的減少,受到自然環境、地理環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對于東北地區人口十年來發生的變化,寧吉喆介紹,東北地區總人口依然較多,但是出現了負增長。2020年,東北三省總人口9851萬人,接近1億人,規模依然較大,但比十年前減少了1101萬人。同時,東北地區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6.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并且處于正常范圍。此外,東北地區老齡化程度較深,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16.39%,提高了7.26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東北地區城市發展基礎較好,東北地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71%,在全國數據是排在前面的。
寧吉喆介紹,東北地區人才儲備豐富,擁有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6.75%,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16年,這兩個反映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指標,都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
東北地區人口的減少,受到自然環境、地理環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寧吉喆解釋,東北在我國處于高緯度地區,冬季相對漫長且寒冷,一些東北人口向比較溫暖的南方遷移流動,這也是全球許多國家人口遷移流動的趨勢性特征,歐洲、美國都有這種現象。此外,受生育觀念、生育行為等因素的影響,東北地區的人口自然增長率長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目前,東北地區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的攻堅期,沿海一些經濟發達省市多樣化的發展機會和就業前景,對其他地區包括東北地區的人口有較大的吸引力。
寧吉喆表示,當前東北經濟發展的韌性仍在,潛力很大,有一批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東北地區在科技人才、現代農業、裝備制造、交通設施等方面基礎都是比較好的。東北地區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有1650萬人,糧食產量占了全國1/5還要多。東北擁有鞍鋼、沈飛、一汽、哈電等一批國家骨干企業,這些年又新成長起來一批新興的高技術企業,東北地區實現振興發展具備很多有利條件。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東北振興發展,出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實現人才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為東北地區實體經濟發展和產業創新營造良好環境,新一輪振興計劃在著力調整結構的同時,也必將帶來人口發展的新變化。
寧吉喆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強對東北人口問題的研究,積極應對人口變化帶來的挑戰,抓住變化中存在的機遇,來服務東北的經濟社會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