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短視頻博主因發布大量以奢侈生活為賣點的炫富短視頻,被媒體點名批評。不止這一個主播,現在各類短視頻平臺充斥著大量以奢侈生活為賣點的炫富短視頻,頻繁展示紙醉金迷內容,腐化社會風氣。網絡炫富其實由來已久,從最早的論壇、博客時代,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時代,再到如今的短視頻時代,炫富內容此起彼伏。炫富短視頻“凡爾賽”氣息濃厚,諸如花近十萬元住一晚總統套房,花百萬元坐月子……這些視頻最大的特點就是貴,遠超常人的消費能力。
具體而言,炫富短視頻分幾大類。有些主播打著“揭秘”“體驗”富人消費的旗號,去探店嘗試高昂消費;有些主播炫耀自己擁有的豪宅、豪車、奢侈品,鼓吹奢靡生活;有些主播則與商家合作,宣傳價格昂貴的消費品。有心人發現,這些視頻不少是精心設計的流量圈套,砸重金的吃喝玩樂體驗只是噱頭,利用普通人的獵奇心理吸流量、接廣告、帶貨才是真。可見,所謂的主播炫富行為,不過是精心設計的一種人設和內容類型,讓人炫目的奢侈消費只是表演的“道具”而已。炫富短視頻看多了以后,部分人會被誤導,消費觀發生扭曲,產生“我也可以”的錯覺,不切實際過度消費。同時,這類短視頻還會給社會帶來焦慮情緒,助長不良風氣,滋長不勞而獲的懶惰思想。未成年人頻繁接觸此類信息,很容易被拜金主義、攀比享樂、幻想暴富等錯誤價值觀所影響,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長。
炫富短視頻泛濫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首先是傳播方式,相較于文字、圖片,視頻更加形象、直觀、立體、全面,可以通過幾分鐘甚至幾十秒的長度,全方位展示炫富內容,信息傳播效果更好,轉發也更方便。而且,短視頻的鏡頭效果好,視覺沖擊力強,經過精心剪輯,網友很難辨別真偽,容易輕信其內容。實際上,炫富短視頻已形成流水線作業,一些個人或機構瞄準粉絲情感需求,策劃虛構劇情,通過租賃方式,借用別墅、豪車、奢侈品做為道具,偽裝現實,按照劇本快速完成拍攝,后期加以特效輔助,達到夸張和吸粉目的。其次是短視頻用戶多、市場大。近年來,短視頻平臺野蠻生長,用戶高速增長。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73億,占網民整體的88.3%。短視頻的獲利模式跟流量、粉絲量、點贊、打賞、廣告等密切相關。主播制作炫富短視頻,大都采取體驗式消費,看似花費大,可收益更大。某主播的廣告報價按視頻時長分成兩檔,1到20秒單條視頻報價35萬元,21到60秒50萬元。他在抖音保留的上百條視頻中,絕大部分有廣告痕跡,每條廣告按最低報價35萬元計算,賬面收入上千萬元。
其實,所謂的主播探店絕大部分是商家的推廣套路,借助炫富短視頻的傳播效應,在內容里植入商家的軟廣告,吸引網友的注意力,從而達到宣傳商家的目的,進而實現流量轉化,引導粉絲去消費。有商家爆料,通過與主播合作制作炫富短視頻,推廣商品和店鋪形象,不僅品牌曝光率、口碑大幅攀升,客流量也比之前增加50%以上。
因此,對炫富短視頻的整改刻不容緩。今年以來,很多短視頻平臺開展了包括嚴打“炫富”等不良內容的治理工作,但并未起到應有警示作用,在這些平臺上搜“一萬元理發”“豪宅”等關鍵詞,仍能看到眾多炫富短視頻。平臺應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不能一味追求流量利益,也要履行社會責任,恪守道德底線,遵守法律法規。要主動加強短視頻內容審核,改進算法推薦模式,減少導向存在問題、有噱頭無質量作品的推送,通過技術手段攔截、屏蔽、限流,并對涉嫌刻意炫富的賬號采取禁言、扣除保證金、封號等處罰。還可出臺獎勵措施,鼓勵用戶主動舉報炫富短視頻和主播,提升平臺治理效能。炫富短視頻販賣紙醉金迷,傳遞著赤裸裸的金錢崇拜觀,大肆宣揚貴就是好,制造“貧窮焦慮”。很多網友對炫富短視頻里的內容感到新鮮,明知道難以承受高消費,卻報以好奇的態度觀看,甚至在誘惑下,不惜透支消費能力親身體驗一番。現在網絡騙局很多,一些炫富短視頻利用信息不對稱優勢,忽悠粉絲。主播以低廉價格“私人定制”炫富短視頻,內容足以以假亂真,讓粉絲相信其事業有成、賺了大錢,然后再借機兜售商品、賣金融理財、拉人頭做傳銷等,收割粉絲“智商稅”。顯然,炫富短視頻與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誠實守信的精神相悖。所以,我們應做好社會宣傳,提醒網友提高警惕,別輕易跟隨主播去搞投資、買奢侈品,守住自己的錢袋子;引導大眾抵制奢靡浪費、驕奢淫逸,倡導量入為出、理性健康的消費觀念。
短視頻平臺不是“法律飛地”,也不是“道德洼地”。我們應該加大對炫富短視頻的整頓力度,嚴格查處炫富短視頻發布者和傳播平臺。同時,加快制定短視頻行業規范和標準,明確炫富、黃暴、低俗等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違反法律法規的內容,屬于禁止之列。加強技術監管手段,提高內容審核能力,消除監管盲區,制定清晰罰則,對于刻意炫富、弄虛作假的帳號施以嚴厲懲處,形成震懾效力。多管齊下,還短視頻一片朗朗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