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2日電 (記者 王祖敏)目前,中國有超過1.8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60歲及以上老年癡呆患者約有1507萬,認知癥老年人的照護服務需求呈現快速增長趨勢。預計到2030年,中國老年癡呆人數將達到2220萬,2050年將達到2898萬。
中國老齡協會12日在北京發布《認知癥老年人照護服務現狀與發展報告》并召開研討會,會上公布了上述數據。
報告稱,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中國認知癥老年人數量也在迅速增長,預計到2030年,中國老年癡呆人數將達到2220萬,2050年將達到2898萬。與此同時,認知癥老人的照護服務需求也將隨之持續增長,家庭照護服務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將日益凸顯,為認知癥老年人提供專業照護服務或將成為養老服務機構轉型的重要契機,長期護理保險將成為認知癥老人照護服務的有力支撐。
報告指出,近年來,雖然認知癥在中國越來越受關注,認知癥老年人照護服務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但仍存在專項政策制度不完善、專業照護服務供給不足、社會知曉率偏低、家庭照護經濟負擔沉重等問題。
報告聚焦“基礎數據”“主要矛盾”和“發展趨勢”三大關鍵問題。根據現有研究成果和調查數據,為相關部門出臺對口政策措施提供數據支撐;把研究重點放在能夠早突破、早見效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上,為有解決問題能力的職能部門提供決策參考;把科學預測和研判融入對策建議,提出了開展早篩查、早診斷、早干預行動。
全國老齡辦黨組成員、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吳玉韶表示,在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健康中國戰略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日益推進的大背景下,健康老齡化是低成本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選擇。從源頭上最大限度地降低老年群體中認知癥的患病率和失能發生率,使認知癥老年人盡可能長時間保持健康獨立的生活,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
吳玉韶稱,要做好認知癥老人的照護服務,還需盡快建立完善認知癥老年人照護服務的費用分擔、需求與服務評估標準、家庭照護服務支持等政策制度;要提高公眾認知,真正實現早篩查、早診斷和早治療;要共同構建認知癥老年人熟悉、和諧、友好的生活環境,讓他們繼續享受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要整合社區各類資源和設施,進一步提高專業機構的照護服務質量和家庭照護服務能力,以認知癥老年人照護服務研究為突破口,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和老年健康體系更加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