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道
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3490萬,這是否會意味著3490萬男性將打光棍,男性婚姻壓力是否增大?

國家統計局:應多角度研究當前婚姻問題
對此,17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回應稱,青年當中,男多女少問題是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應該從多角度研究當前面臨的婚姻問題。
“這些人口其實是分布在不同的年齡。其中20-40歲的適婚年齡男性比女性多了1752萬人,性別比是108.9。”付凌暉認為,婚戀關系的確立受年齡、生活地域、個人品德、教育水平、價值觀念、家庭背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年齡因素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應該從多角度研究當前面臨的婚姻問題。
同時,隨著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實施,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生育觀念的轉變,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也在逐步下降。
不意味著有3490萬光棍 女性偏多是正常情況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男性人口為72334萬人,占51.24%;女性人口為68844萬人,占48.76%。總人口性別比為(以女性為100,男性比女性的比例)為105.07,與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3,較2010年下降6.8。
“我國人口的性別結構持續改善。從出生人口看,出生人口性別比2020年為111.3,較2010年降低了6.8,逐漸趨向正常水平。”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
據中新網報道稱,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原新分析稱,“男性比女性多3490萬并不意味著有3490萬光棍。這是我國持續多年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造成的男性盈余、女性赤字,人口性別比偏高現象依然存在。”
“本來女性的預期壽命比男性就要長,總人口中女性偏多是正常情況。總人口性別比在102-103,出生人口性別比在103-107是合理范圍,但我國性別比還是超出了這一區間。”原新表示,出生性別比失衡最嚴重的出生人群進入婚育年齡,婚姻競爭和成本也會加劇。
東北男女比例“最平衡”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來看,黑龍江、吉林、遼寧的性別比在31個省份中排名最低,分別為100.35、99.69、99.70,遠低于全國總人口性別比105.07。遼寧、吉林更是僅有的兩個出現女多男少現象的地區。
上海社科院人口所副研究員、上海老年學學會秘書長楊昕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解釋,“常住人口的性別結構與出生性別比、人口遷移、壽命長短有關。”
楊昕介紹,根據現有的人口普查、1%人口抽樣調查等分省數據,黑吉遼三省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均顯著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從平均預期壽命來看,這三個省又明顯高于全國。由于男性預期壽命低于女性,所以預期壽命越長的地區人口性別比會越低。同時,東北三省也是我國當前人口凈流出省份,而流動人口中男性占比相對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