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梁雯 濟南報道
5月26日下午,山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就山東就業促進工作情況展開專題詢問。詢問中,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僑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成波提出了關于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問題。
在執法檢查中,王成波發現山東各級政府在扶持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崗位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總感覺與廣東、江浙相比,山東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差距。“我想問一下,我們為什么會存在這些差距?為消除這些差距,我們有什么實招、高招?”
面對王成波的問題,省工業和信息廳副廳長安文建說,“我們也做了一些自己的分析,從成因和表現上看,與廣東、江蘇等地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三點。”
第一,山東的大中小企業在協同創新、配套發展上還不夠緊密。一些大的企業配套體系不在省內,對省內自己的中小企業的拉動作用就小。另一方面,山東有相當一批中小企業強鏈補鏈的能力弱,給那些大企業配不上套,所以在企業融通發展、擴大就業上有差距。
第二,在激發“雙創”活力上,改革創新的措施還不夠。山東創投機構、創投資本不夠發達,創業園區的專業性和專業度也不夠高,所以在靠優化創新生態、帶動就業上也存在差距。
第三,職業教育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上做得不夠緊密。一方面一些畢業的學生不適應企業的崗位需要存在著就業難,另一方面有大量的中小企業的關鍵崗位又面臨著用工短缺,存在著招工難。這也說明山東在強化職業培訓、促進就業上也存在差距。
“針對上述的三個差距,我們將努力強弱項、補短板,重點做到四個抓。”安文建說,一個是抓重點產業鏈。近期,省工信廳梳理了42條重點產業鏈,對這42條產業鏈逐條建立鏈主制,引領鏈主企業更好地帶動中小企業的發展。
再一個是抓助企服務。安文建說,在這個方面,要抓好一個頭,抓好一個尾。頭就是充分發揮省公共服務平臺、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功能作用,廣泛宣傳政策、推送政策,使中小企業對各類政策應知盡知,應得盡得。尾是助力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助力它們輕裝上陣、平穩發展。
第三是抓“雙創”生態。推動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推動更多的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搞好主流創客中國等系列的創新大賽,促進更多的項目在山東孵化落地。
第四是抓職業培訓。安文建說,省工信廳決定從今年開始,每年培育50家左右制造業公共實訓基地,力爭到“十四五”末全省達到300家左右,年實訓人員60萬人,從而打造一批面向企業便捷就業的公共培訓實訓載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