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有兩則道路交通領域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一則是北京對二環路慢行系統實施升級改造,自行車車道拓寬1米、設置騎行者專屬“左轉綠燈”、創新“自行車優先”標識;另一則是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為首批無人配送車頭部企業頒發無人配送車車輛編碼。
這兩則新聞看似不相關,但本質上都是對于路權的再分配。所謂路權,是道路交通主管機關根據相關規定在一定空間、時間內,規范用路人使用道路的權利。慢行系統升級改造給了自行車更寬的行駛領域和一定程度上的優先權;而無人配送車獲準“持證上路”則是首次獲得相應路權,這是國內自動駕駛領域新產品管理政策的又一次創新突破。
路權再分配的背后是交通發展理念的更新升級。綠色和智慧是交通強國建設的兩大關鍵詞。加強城市慢行系統建設是交通運輸部綠色出行促進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除了北京,上海、廣州、杭州、蘇州等多地都在推進慢行系統建設,給予綠色出行更多的路權分配,鼓勵支持市民采用“步行+自行車騎行”方式出行,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以北京為例,北京自行車專用路開通兩年來,累計通行量已超318萬人次,累計碳減排超過800噸。
自動駕駛是智慧交通領域的代表。近年來,交通運輸部持續推動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包括出臺指導意見、認定7個自動駕駛封閉場地的測試基地、布局一批試點等。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是全球首個網聯云控式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該示范區的眾多首創將促進自動駕駛的技術升級、落地應用,其探索實驗也將給其他地方提供借鑒。
在具體的路權再分配中如何貫徹新交通發展理念,同時處理好交通參與者之間的關系,考驗的是城市管理水平。從宏觀層面看,北京將慢行放在交通發展理念的首位,同時,在智慧交通領域又開辟了“快車道”;此外,自行車曾是國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此后道路更多地被汽車占據,如今自行車的路權在逐步回歸,同時,在智慧交通領域,鼓勵創新,嘗試政策突破。慢行系統與“快車道”并存,回歸與突破同行,這體現的是辯證的城市管理思路。
從微觀層面來看,北京在建設慢行系統的過程中,構建了慢行交通評價體系,為整體提升提供了數據支持。此外,創新“自行車優先”標識,在機動車和自行車必須混行的路段上,鋪了紅色鋪裝的路段,機動車也可以走,但是騎行人的路權優先,較為明確地處理了各交通參與者之間的關系。而讓無人配送車獲準“持證上路”則是直擊自動駕駛應用的痛點。類似這些細節的處理和創新,體現出了城市管理水平向精細化的方向提升。
隨著健康生活理念的深入人心,綠色出行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在這樣的背景下,構建慢行系統,順應了民意。無人配送車獲得路權,根本上是為了今后人們更舒適的出行鋪路,而試點的車型也是與人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配送車。
當人的需求成為管理者解題城市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的幸福感、獲得感自然會提高,人的素質在與規則的磨合中,也能有正向提升。從這個角度來看,兩則新聞里的路權再分配從某種意義上體現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