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監管總局通報,在5月初對“作業幫”“猿輔導”兩家機構開展檢查的基礎上,對新東方、學而思等13家校外培訓機構進行重點檢查。檢查發現,15家校外培訓機構均存在虛假宣傳違法行為,13家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價格欺詐違法行為。市場監管部門對15家校外培訓機構分別予以頂格罰款,共計3650萬元。(6月1日 《人民日報》)
近年來,校外培訓確實如雨后春筍,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一方面與社會的剛性需求刺激密切相關,同時也有在疫情之下,在線課堂蓬勃發展的契機,但發展過快,也帶來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行業亂象。
一些校外培訓機構為打造自身形象,招攬生員,擴大辦學規模,不惜采用不誠信,甚至是欺騙的手段,比如虛構教師資質,夸大廣告宣傳,以及誘導家長消費等的不良行為,不僅有違誠信辦學的底線,也對整個行業的良性競爭形成沖擊,更是對廣大家長、學生消費權益的侵害。
仔細對照不難發現,5月份以來受到市場監管部門處罰的校外培訓機構,基本屬于行業內的“巨頭”,只要上過網絡課程的人,都對這些機構耳熟能詳,都是所謂的“師資雄厚”“聲名在外”的金牌網校,何以鮮有例外,都涉嫌違規違法了呢?
大概率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些慣用的“包裝”伎倆、套路,也并非始于今日,只不過監管部門不再視而不見,或聽之任之了罷了,換句話說,不是校外培訓機構更放縱、更任性了,而是監管部門的監管越來越嚴格了!
校外培訓機構,原本是作為孩子興趣愛好培養的一種輔助與媒介,而實際上,近些年,它成了學校教育的延伸,成了家長身上的重擔,成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緣由無它:既加重孩子學習負擔,又擾亂學校教育正常秩序,以及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
說一千、道一萬!校外培訓原本不屬于教育機構,卻正兒八經地干起了教育,干教育既不講科學也不講誠信,而是為牟利不擇手段,這一切都背離了校外培訓機構成立的初衷,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校外培訓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也不利于整個學校教育的長遠健康發展,正本清源,勢在必行。
對于校外培訓機構的夸大、欺詐行為零容忍,以及頂格處罰,都是彰顯主管部門鐵腕治亂的決心,但不應就此打住,正本清源還得將校外培訓制止于“校外”教育的范疇,唯有此,方能從根子上消除校外培訓滋生出的種種亂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