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門前終于靜下來了!”為中高考生降噪,近年來已成為政府和市民的共識。據本報報道,在各個層面的努力下,今年高考降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少市民因此盼望,降噪措施在高考之后也能延續。
夜深人靜,大貨車隆隆開過,刺耳的噪音既可能讓全力備考的高考生難以入眠,也驚擾附近居民的睡夢;下午正是考生做做題、溫溫重點的時候,可幼兒園的孩子剛好放學,小朋友們撒歡的聲浪直沖云霄;正在進行的一些施工和裝修項目,工期緊、任務重,全天施工,讓回家備考的學生痛苦不堪;傍晚時分,考生吃過晚飯想再靜下心來查漏補缺,窗外廣場舞的伴奏又開始震天動地地響了……種種噪音,本來就是城市管理的頑疾,高考期間顯得尤其扎耳。
考生的主戰場,當然是考場。保持考場的安靜,自然是重中之重。高考首日,北京市城管執法部門在全市各考場周邊設置保障點位70個,檢查工地422個,查處各類違法行為46起,保障全市考點周邊環境秩序良好。同時,高考期間,各保障崗位執法人員提前上崗,加大日間對考點周邊“三類場所”疫情防控檢查頻次和人盯車巡力度,嚴查考點500米范圍內的施工工地產生噪聲的施工作業。同時,市區兩級城管執法部門利用監控探頭對考場周邊進行嚴密監控,對可能影響考生學習、考試的各類舉報,第一時間受理并安排執法力量進行處置。考場安靜,考生心里就安靜,就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平時所學,在人生大考中更出色地發揮水平。可以說,城市按下“靜音鍵”,是保障高考這項國家掄才大典的必要措施,體現了對考生的關愛。
考生戰場,又不止于考場。考生所在的社區,也應該自覺地做出降噪調整。安靜,可能是整個社區能夠給予考生們最貼心、最溫暖的支持。連日來,不止北京的社區,全國各地都有許多暖心的高考降噪舉措。有的地方廣場舞大媽戴上了耳機、有的社區物業掛出了為考生做貢獻保持安靜的條幅。但是,也有個別社區,有一些居民或者施工單位視物業提出的靜音要求于不顧,我行我素,噪音照舊,受到城市管理部門相應的處理。
可以說,為高考生助力,降噪行動得力。但也要看到,這是在高考這一特殊時期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取得的成效。其實,“靜音模式”豈止高考時需要開啟,作為城市文明的組成部分,社區居民都有不被噪聲打擾的權利。諸如廣場舞開外放、工程施工、大貨車加速造成的噪音,應該得到常態化的有效治理。期待高考按下的“靜音鍵”能夠一按到底,城市噪音越來越小,將來“高考日保持安靜”的要求,也許就不用特別地廣而告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