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教育部召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成立啟動會。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主要職責包括:會同有關方面擬訂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相關標準和制度并監督執行,指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社會競賽等活動等。會議強調要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見效。這預示著,校外培訓行業的“強監管”時代已正式來臨,教育減負備受重視,市場“虛火”開始降溫,整個行業也將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和凈化。
從今年上半年起,校外培訓機構亂象叢生,最初北京市場監管局對作業幫和猿輔導兩家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進行處罰。隨后,又對新東方、學而思等13家校外培訓機構進行重點檢查。檢查發現,15家校外培訓機構均存在虛假宣傳違法行為,13家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價格欺詐違法行為。這些校外培訓機構,為打造自身形象,不惜進行虛假,夸大,誘導等違法宣傳手段來吸引家長買單,而實際上進入機構學習的學生沒有得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它們在市場上渾水摸魚或打擦邊球的行為,加劇了社會教育焦慮,讓教育的“虛火”越來越旺,影響了行業的良性發展。
對于校外教育培訓來說,其核心應該是教育。而一些教育機構在線上把精力大量投入到營銷,進行著一種“燒錢”模式,反而忽略了對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師資力量的建設。倘若教育脫離了本心,一味靠“燒錢”支撐,只會敗壞市場風氣。校外培訓監管司的成立,使負責校外培訓機構監管的部門職責和功能變得更加明晰,同時,監管和治理成了常態。
教育改革的路途是漫長而又艱辛的,多年教育減負歷程也告訴了我們,為了學生和家長的減負,必須實現校內、校外聯動,而不是所謂的“校內減負,校外增負”。如今,監管司的成立正是給孩子家長服下了定心丸,也讓校外培訓行業獲得凈化,重新步入正軌。讓整個社會理性對待校外培訓,才能搬開阻礙教育減負的絆腳石。
教育部此舉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我們希望教育能重歸理性,重回本質,重視用戶和質量,讓學生們真正獲得高質量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