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發布了一項“線下購物服務”問卷調查,共有1534名受訪者參與。調查顯示,51.4%的受訪者經常去線下購物,47.4%的受訪者偶爾去,基本不去的僅為1.2%。(6月17日 《中國青年報》)
在電子商務與O2O服務持續沖擊市場的今天,“實體經濟難做”成為了不少線下商戶的心聲。該調查結果側面反映出,客源流失的原因或許并非線上購物“太方便”,而是線下購物還“不夠方便”。走進體驗經濟時代,缺少良好的服務體驗,才是影響線下購物生存的關鍵因素。
在這次調查中,對于選擇線下購物的原因,61.8%的受訪者表示是可以試穿試用試吃等,54.0%的受訪者覺得是質量更有保障,44.8%的受訪者覺得適合閑逛放松,打發時間。線下購物的優勢在于提供人與人面對面、物與人直接接觸的真實交互服務。立體感十足的購物體驗,正是現階段手機和電腦購物所難以提供的。
同樣,在本次調查中,有52.0%受訪者因為無需等待快遞選擇線下購物;有47.1%受訪者認為線下購物商品種類更齊全;還有37.6%受訪者認為能從線下購物中享受到優良的服務。相對于過去一窩蜂追捧線上購物,當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更為理性,懂得對比線上與線下優勢,合理選擇購物方式。如何擴大線下購物優勢,成為破局關鍵。
值得注意到,調查中同樣也體現出目前線下購物服務仍有待改進。有93.3%的受訪者期待完善線下購物服務,其中,37.9%受訪者表示非常需要,55.4%受訪者認為比較需要,僅6.7%受訪者表示不需要或無所謂。如何優化服務,受訪者關注點集中在“培訓導購(60.0%)”“減少排隊(58.7%)”“無理由退換貨(57.8%)”等幾個方面。
從事線下實體經濟不能局限于“開門迎客”,而要走向“開門引客”。消費者線下購物不僅僅是沖著“貨”去,更多的是沖著“人”去。導購能不能理解消費者需求,提供喜歡的商品;商鋪能不能改進服務模式,減少排隊的焦慮;客服能不能緊跟用戶實際情況,完善退換貨服務等等因素,都會成為影響消費者購物熱情的因素。
說到底,受電商沖擊的原因不在于電商,而在于線下服務質量沒有趕上消費趨勢。只有提供更專業、更精致、更貼心的購物體驗,才能從電商時代中搶回客源。就目前來看,人的主觀能動性比電腦的隨機匹配更強一些,可以相信,只要持續優化服務,總能贏得新的生機。
值得一提的是,當下,人工智能技術開始崛起,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趨勢明顯,線下購物面臨多方面的競爭。期待線下商戶能用好“人工智能”這把雙刃劍,在豐富線下購物體驗上能更進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