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臨沂市檢察院工作人員勘察轄區內古樹保護情況。 |
臨沂“林長+檢察長”機制建立一年來,各級林業部門、林長制工作機構同檢察機關不斷強化交流聯動、密切協作配合,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責,督促各級林長和相關部門依法履職,積極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法解決林業生態領域突出問題,改變以往林業部門的單打獨斗現象,在依法管林治林上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合力。 2021年9月24日,臨沂市檢察院和市林長辦聯合印發《關于建立“林長+檢察長”工作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全省市級層面率先建立“林長+檢察長”工作機制。一年來,雙方在信息共享、辦案協作、聯席會議、聯合巡查、生態修復等方面加強協作配合,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和林長制工作機構統籌協調作用,共同加大臨沂市森林生態資源保護力度。 通過“林長+檢察長”工作機制,雙方率先以古樹名木資源保護為切入點、突破口,在全市開展了古樹名木保護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針對古樹名木保護不到位問題,先后發出檢察建議67份,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具體保護措施30多條,督促設立責任牌、公示牌等保護設施260余處,為全市2萬余棵古樹撐起檢察公益“保護傘”,有效守護了綠色瑰寶。 如郯城縣,林業部門和檢察機關聯合出臺關于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協作機制的意見,組成聯合調研組對全縣古樹生長保護現狀開展普查巡查,并組織省、市林業專家召開“古樹名木保護論證會”進行“問診把脈”,拿出“一樹一策”保護措施。在協作機制保障下,全縣46棵古樹名木和11個古樹群落均得到有效提升保護。 在落實好管護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古樹名木蘊含的鄉村記憶。如沂南縣檢察院會同縣自然資源局等有關部門,在馬牧池鄉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內設立古樹保護公益訴訟檢察示范基地,探索“古樹名木+旅游+法治教育”新途徑,激發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動能。 去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檢察長開展巡林活動14次;在市級層面召開工作聯席會議1次,開展聯合調研活動2次,舉行生態法治宣教活動2次;各縣區召開工作聯席會議、座談交流會議等16次,聯合開展巡林巡查、法治宣講等活動50余次;市、縣檢察機關聘任林業方面“特約檢察官助理”8人,參與協助涉林案件辦理工作;從各領域聘任18名專家擔任公益訴訟專家咨詢委員,聘任293名社區網格員作為公益保護監督員,讓更多力量主動加入守護綠水青山的隊伍中來。 根據《意見》要求,各縣區檢察院與縣區林長制辦公室對接工作、會簽文件,到2021年12月底,全市12個縣區都聯合印發出臺了相關文件,建立落實常態化的協作機制,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林長+檢察長”工作機制全覆蓋。 下一步,臨沂全市各級林業部門、林長制工作機構將同檢察機關繼續密切交流協作,突出抓好規范化運行、常態化實施、創新化推進,立足補齊補強林業生態保護的短板弱項,擴大機制協作范圍,拓展機制落實途徑,把工作機制持續做深、做細、做實。構建形成檢察監督與行政履職同向發力的林業生態保護新格局,真正用好臨沂“檢察藍”,守護好沂蒙“生態綠”。 (劉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