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10月13日上午,山東省委宣傳部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交通運輸廳相關人士介紹十八大以來山東交通運輸發展成就有關情況。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孟慶斌介紹,這十年,交通強國先行試點全面展開,成為了全國首個交通強國省域示范區。2020年5月,山東交通強國建設試點方案獲交通運輸部首批批復,在高速鐵路建設管理模式、“四好農村路”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智慧高速、智慧港口、綜合交通體制機制改革等五個方面全面開展先行試點,目前均取得重大創新突破或重要階段性成果。

這十年,行業改革攻堅取得重大突破,構建了綜合交通運輸發展體制機制。省委省政府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改革,構建起公路、地方鐵路、機場、水運、城市軌道交通統一管理的“大交通”體制。整合交通運輸資源,重組或新建高速集團、鐵路投資控股集團、港口集團、機場管理集團、海運水運集團,構建起五大省屬交通運輸投融資、建設和運營主體。
這十年,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實現跨越發展,暢通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經脈。十年來,交通運輸投資屢創歷史新高,截至2021年底,累計完成投資超過1.3萬億元。“軌道上的山東”加快打造。全省鐵路運營里程達到7270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運營里程達到2319公里,居全國第3位,形成“兩縱兩橫”環魯高速鐵路網,“四縱四橫”貨運鐵路網全部實現電氣化。“山東的路”品牌持續擦亮。全省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8.8萬公里,公路密度183.9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均居全國第3位。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7477公里,居全國第6位,六車道以上占比提升到30%,實現“縣縣通高速”。在2021年度國家公路網技術狀況監測中,山東高速公路、普通國道、國家公路網技術狀況均位居全國第一。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沿海港口一體化改革全面推進,萬噸級以上泊位達到358個,總通過能力超過10億噸,內陸港增加到30個,擁有全球最大的礦石碼頭、原油碼頭、LNG碼頭,運行投產全球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內河水運網建設加速推進。全省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117公里,京杭運河濟寧以南段基本達到二級航道通航條件,兩千噸級船舶可由梁山港直達長江。小清河復航工程今年將完成主體工程,明年上半年全線通航。現代化機場群基本形成。全省民用運輸機場數量達到10個,居華東地區首位,形成“兩樞一干七支”機場格局。濟南青島軌道交通加速成網。全省城市軌道交通“從無到有”,運營線路達到10條,運營里程達到377公里,建成國內最長的地鐵海底隧道——青島地鐵1號線。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持續加速。青島進入全國20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名單。濟南、臨沂聯合入選首批15個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建成了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高鐵濟南西站、濟鐵董家鎮鐵路物流園等一批綜合客運貨運樞紐。
這十年,綜合運輸服務保障能力全面增強,助力了人享其行、物暢其流。2021年,全省綜合交通客運量達到3.2億人,貨運量達到34.3億噸,公路貨運量居全國第1位。“齊魯號”中歐班列運營線路達到52條,國際航空全貨機航線達到23條,海運外貿航線達到234條,開通海鐵聯運班列線路80條,形成了東聯日韓、西接歐亞的國際物流大通道。2021年,全省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7.8億噸、居全國第2位,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477萬標箱、居全國第4位;今年1-9月份,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4.2億噸,躍居全國沿海省份第1位。全省10個運輸機場共執飛國內、國際航線731條,與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亞洲多個國家直接通航。2019年,煙臺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山東成為全國第三個擁有3家千萬級機場的省份。山東運輸船舶凈載重量達到1551萬噸,內河新建船舶標準化率達到100%。
這十年,交通智慧綠色水平顯著提升,形成了發展的新動能。加快交通科技創新,組建智慧交通重點實驗室,全省交通運輸行業擁有省部級重點科研平臺達到30個。智慧高速、智慧港口、智慧高鐵、智慧機場等新型基礎設施示范項目快速啟動:京臺高速泰安至棗莊段成為全國最長改擴建智慧高速公路;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智能管控系統和全球首創智能空中軌道集疏運系統在青島港上線運行,全球首個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日照港建成,全球首個專業干散貨全自動化碼頭在煙臺港投產;濟南機場被交通運輸部列入航空主導型智慧客運樞紐示范工程;魯南高鐵實現5G網絡全覆蓋。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推進,山東創建成為全國綠色交通省,新能源及清潔能源公交車、出租車比例均超過90%,內河運輸船舶全部加裝生活污水收集和智能監控裝置,投產全國港口首座加氫站,建成全國首個高速公路“零碳服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