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鈺 通訊員 徐思齊
“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山東省衛生村”“濱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一項項令人驕傲的榮譽反映出鄒平市黃山街道侯家村的蝶變之路。十年攻堅克難路,十年奮進新征程。這十年,侯家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化是有形的,那是居所寬敞明亮的“貌”之變;變化是喜人的,那是眾多村民福利的“錢”之變;變化也是細微的,那是積分制管理的“治”之變;變化還是顯著的,那是侯家村248人的“美”之變……

十年間,昔日小山村已“脫胎換骨”,秀出“高顏值”的同時,群眾生活也逐步邁向“高品質”,打造出一個具有“幸福侯家”特色的新時代文明鄉村樣板村。
告別 “土坯房”,住進“新樓房”
“這些年,發生在家里最大的變化就是搬進了樓房居住。”鄒平市黃山街道侯家村村民李繼田和幾位老人坐在老年公寓里拉家常。“以前住的是土坯房,村里也沒有硬化公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如今住上了明亮寬敞的新樓房,村里都是平坦順暢的公路。”這些年村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82歲的李繼田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村里修建了硬化公路,自來水家家到戶。到了2021年,濱州市首個垃圾分類試點在侯家村順利啟動,開始了智慧社區建設。在村民侯文彪家中的廚房里,如今習慣性地擺著三個垃圾桶,一個放廚余垃圾,一個放可回收廢品,另外一個用來盛放其他垃圾,這樣的習慣他已經維持了一年多。伴隨著村里實行衛生家庭評比活動,這樣的改變正發生在侯家村家家戶戶。很多返鄉探親的村民也有深刻的體會。他們深感,如今老家的生活垃圾也開始規范管理,過去農村垃圾都是在家門前找個地方天天扔,如今有了定點垃圾桶,每天清運,環境干凈了很多。
變化看得見,幸福摸得著
“這里原先是一塊空地,現在變成了老年公寓,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都能來。旁邊是村里新蓋的幸福食堂,我們這些老人一日三餐都在那兒,吃住都是免費,別提多高興了。”在李繼田看來,村里的大變樣不僅是“顏值”高,更體現在“里子”實。曾經的侯家村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土地大多是皮薄地,村民收入低,村集體更是一窮二白。2002年侯家村搭乘城南新區開發建設的“快速列車”,攻堅克難完成開發工作,2004年讓全體村民搬入了新樓房。
搬得出,還要穩得住、能致富。對于村民而言,住上樓房,不僅意味著居住條件的改善,更是人生新的起點和機遇。為解決搬遷村民就業難問題,侯家村委會積極協調聯系轄區相關單位,為大約70%的村民在山南農貿市場(現在為山南圣豪超市)找到食品批發、售賣瓜果蔬菜等工作,為他們在家門口提供創業機會,增加收入。到了2016年左右,村子里幾乎家家有了汽車,大家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改善。
回顧侯家村近十年的變化,許多村民都說:“變化看得見,幸福摸得著!”十幾年間,侯家村立足城區地理位置優勢,審時度勢,開發建設城南步行街、東營銀行、金鼎世家等共計2.8萬平方米的商貿體,成立鄒平頤泰置業有限公司,實現小區商貿建設的利益最大化。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侯家村已經成為一個村集體年收入近千萬的小康村,村民享受的福利政策更是數不勝數,每人每年生活補助2.6萬元,60歲以上老人近3萬元,還能免費入住養老院;學生從幼兒園入托到大學畢業,學費全報銷;村民就醫的醫療費用,在政府報銷后,村集體再報銷20%。村民真正實現了住房、教育、生活、醫療全面保障。
文明新風入心來,讓小積分“撬”動大治理
“家族長久和諧平安之策:須上下一心,同進退,共榮辱,守祖訓,求長安,是族興之根基。”除夕夜,錢桂珍一大家子正在重溫先輩們留下的家訓。據錢大姐介紹,每年除夕他們都會聚在一起背誦家訓,時刻不忘先輩們的教導,并且在公公陳懷亮的組織下還設有家庭基金,錢款由大家集資,誰家有難有災了可在大家的商議下申請幫扶,以此涵養和睦團結的家風。

這是侯家村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村強民富之后,村兩委一班人達成共識,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近年來,侯家村在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指導下,投資600余萬元,打造了1200平方米的高標準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征集群眾需求設置了健身室、書畫室、鄉村記憶館等功能室,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實踐站建成后,根據群眾需求,成立5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開展政策宣講、文體活動、志愿服務等豐富多彩的群眾活動,年度累計開展各類活動100余次,參與3000余人次。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村民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逐年提升。同時開創“幸福侯家”微信公眾平臺,累計發送推文150余篇,宣傳村級典型經驗、活動開展和好人好事,真正將精神文明工作做到家喻戶曉、入腦入心。
“自己定出來的村規民約和積分制管理規定,自己就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執行到位,才對得起自己舉起的手。”侯家村村民侯文文說。為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培育村民共同體意識,2020年至今,侯家村在充分征集村情民意的基礎上先后8次修改完善《侯家村村民手冊》和《侯家村積分制實施辦法》,將村民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建立全市第一個村級“積分制”管理模式,對居民日常行為量化積分,配套激勵約束機制。比如“文明家庭”評選,根據《侯家村村民手冊》中的《文明家庭評選辦法》,《侯家村鄉村治理家庭個人行為規范》以及全體村民打分三部分組成。
“回顧過去的十年,我們沒有虛度,隨著積分制管理等各項工作的推進,村民從原來‘揣著手等、背著手看’變成了主動參與,家庭衛生和文明習慣有了很大轉變,真正‘管’出了鄰里和諧、環境整潔、勤儉節約的文明鄉風。”侯家村黨支部書記趙傳明稱,這些變化讓他覺得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