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10月13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透露,11月30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下稱“起步區”)比亞迪項目將下線首輛新能源整車,未來還有望帶動智能車產業鏈上下游優質企業集聚。
值得注意的是,起步區以比亞迪這家“關鍵影響力”企業項目落地為契機,不僅實現了制度創新、流程再造,還為整個山東的新舊動能轉換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比亞迪項目已經封頂的車間廠房 杜楊 攝)
當年開工 當年下線
在位于起步區的張仙寨路,剛剛增設了一個名為“比亞迪東”的公交站點。這或許是比亞迪的“關鍵影響力”,在起步區的又一體現。
13日,經濟導報記者來到了位于起步區崔寨片區的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下稱“比亞迪項目”),看到靠近張仙寨路的員工公寓樓一字排開,樓體外立面也已粉刷完畢。步入園區,公寓所在的生活區域路面已經硬化,施工人員正緊鑼密鼓的鋪設管線;而幾百米開外的多間大型廠房也已經封頂,現場林立的塔吊正抓緊施工,還有不少工程車在平整路面。
可以想見的是,比亞迪項目建成運營后,園區內必然是一派繁忙熱鬧的景象。
據了解,目前正在施工的還只是比亞迪汽車工業園的北區一期項目,總投資約150億元,總占地面積超千畝。而正在抓緊施工的,則是約104.6萬平方米的生產廠房,以及包括21棟宿舍樓在內的,約13.4萬平方米的行政、生活配套設施。其中的主要廠房,包括4號廠房(涂裝車間一)、5號廠房(總涂車間)、6號廠房(汽車飾件噴涂車間)、8號廠房(小件焊裝車間)、15號廠房(汽車飾件注塑車間)、24號廠房(物流倉)等。
據比亞迪方面介紹,目前員工宿舍已開始入住,四大工藝廠房已經封頂,生產設備也已到位并正抓緊時間調試,預計11月30日將下線第一輛濟南產比亞迪汽車,當年實現投產、完工、下線。此后,這里也將成為比亞迪“海洋系列”整車的主要生產基地,
在1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起步區管委會副主任黃斌表示,比亞迪項目達產后,未來具備30萬輛整車產能,直接帶動就業崗位3萬多個。

已經入住的宿舍公寓 杜楊 攝
與起步區一同“起步”
時間退回到2018年年初,當時,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山東開始探索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和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并舉的動能轉換路徑。
就在前一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77.7萬輛,同比增長超過53.8%,成為汽車市場中的“優質增量”。
山東省科學院戰略研究所研究員、經濟導報特約評論員呂兆毅認為,新能源汽車的橫空出世,標志著汽車產業進入了電氣化、網絡化、智能化、共享化(即“新四化”)階段;而從區域經濟建設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車又與智慧城市的建設、“雙碳目標”的達成等目標密不可分。
“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正是新舊動能轉換的有力抓手。”他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對于起步區來說,比亞迪項目整車的年產能,直接顛覆了地區的產業結構:“此前,起步區僅有一家成規模的制造業企業;如果比亞迪項目能順利達產,以一期年產15萬輛整車計算,也足以使起步區的制造業產值提升5、6倍。”起步區管委會比亞迪項目相關部門負責人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與此同時,比亞迪方面也看好起步區的發展:在發給經濟導報記者的相關材料中,就有“濟南正在加快實施‘科技引領發展’的改革創新行動,不斷發展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比亞迪扎根這片沃土,加速綠色產業和技術就地就近轉化落地,打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重要基地”這樣的敘述。
“工業園周邊的220國道、黃河快速路,還有周邊的其他高速路入口,都為整車運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比亞迪方面表示,落地濟南不光是為了“貼近市場”,當地發達的交通網絡,也是生產基地的強力依托。
“未來,濟南產的比亞迪‘海洋系列’整車,還將出口到國外。”對方表示。

崔寨片區建設中的道路 杜楊 攝
“關鍵影響力”帶來了什么
10月3日晚間,比亞迪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9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01259輛,本年累計銷量已達1180054輛;對比特斯拉的相關公告,前者在三季度以近20萬輛的壓倒性優勢領先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
在呂兆毅看來,比亞迪這樣的企業堪稱“關鍵影響力”企業,“就好像‘網絡大V’、意見領袖一樣,每一個重大經營決策都會帶來追隨者。而政府要與這種企業打交道,傳統的、單純以土地為核心的招商引資模式是完全不夠的,必須創新非常規的服務制度。”
不過對于比亞迪項目的“靠上服務”,起步區確實做到了“制度創新”。“比方說人力資源,比亞迪項目在投產之前就需要1萬名以上的勞動力;項目達產后,直接帶動就業崗位就有3萬多個;未來隨著配套企業的入住,更多的用工需求還會釋放出來。”上述起步區管委會比亞迪項目相關部門負責人直言,目前單純靠起步區還不足以支撐項目的用工需求。為此,相關部門專門成立了省專班,在省市人社部門支持幫助下,為比亞迪公司在全省范圍內發布招聘崗位信息,并與聊城、德州、濱州等臨近地級市人設部門積極對接,第一時間滿足了項目的用工需求。
“通過省一級人社、工信廳的統一協調,幫助落地在某一區縣的企業解決具體的問題,在山東這還是前所未有的舉措,完全就是一種制度創新。”呂兆毅如是評價。
隨著比亞迪項目的順利落地,“關鍵影響力”開始發揮了作用:在整車組裝方面,東風李爾汽車座椅有限公司已經成立了濟南分公司,并落地濟陽區濟北街道;而在芯片方面,比亞迪整車項目與高新區比亞迪芯片項目相呼應,將在極大程度上完善山東的芯片應用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項目工作專班建立了雙向工作臺賬。截至10月13日,比亞迪方面共計提出20個需管委會解決的問題,其中7個問題已經銷號,其他問題都在穩步解決中;與此同時,“雙向臺賬”也意味著比亞迪項目必須按照約定推進工作進度,確保11月30日投產,以及來年春季達產。
“我們創新的工作制度,并不只是針對比亞迪一家企業;未來我們還要以此為標準,服務其他落地起步區的企業。”前述起步區管委會比亞迪項目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我們不僅要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路徑,還要讓這條路成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 ‘新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