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戴岳
近日,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先后發布費率調整公告,對旗下理財產品的相關費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下調,部分理財產品的費率低至零。
在不同類型資管產品的投資者中,以銀行理財投資者的整體風險偏好最低。近年來銀行通過發行低風險產品、降低起售門檻等方式,逐漸吸引更多有保守投資需求的投資者進入,保守型投資者隊伍擴大。
業內人士認為,理財公司管理費率下調是收益普遍下滑的市場環境下的重要競爭手段。而隨著市場利率持續走低,未來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或將下調。
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下調
這幾天,光大理財連續發布公告調整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和降低管理費率,讓一直關注理財的馬蒂心里有點打鼓。“銀行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一降再降,還不如去城商行存定期呢。雖然業績比較基準只是參考,但心里還是覺得有些不穩妥。”馬蒂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經濟導報記者翻看了光大理財近期發布的幾則公告,該公司確實調整了部分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以及降低了幾款產品的管理費率。光大理財方面表示,調整了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是根據產品說明書約定及當前市場利率情況而定的,開展費率優惠活動是為更好地服務新老投資者,降低投資成本,優化投資體驗。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10月27日起,光大理財調整“陽光金增利穩健季開2號”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至1.8%-3.6%/年。這是該產品繼4月27日起(含)調整產品業績比較基準至2.7%-3.7%/年后,再次調整業績比較基準。與此同時,該產品繼續開展費率優惠活動,管理費由0.2%/年調整至0.1%/年,銷售服務費由0.3%/年調整至0.15%/年。
無獨有偶。華夏理財也對多款產品進行了調整。根據公告,自10月10日起,擬調整華夏理財固定收益增強周期30天理財產品A款等10只產品,以及固定收益純債最短持有7天理財產品A款15只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華夏理財表示,上述理財產品為凈值型產品,其業績表現將隨市場情況變化而波動,具有不確定性。

10月24日起,招銀理財“招銀理財招睿卓遠系列一年半定開2號增強型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第3個投資周期業績比較基準調整至2.8%-4.5%,而目前該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為3.2%-5.2%,基準上限、下限分別調低40個基點和70個基點。
某股份行人士張然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業績比較基準不代表實際收益,但是理財產品銷售及考核的重要依據。下調業績比較基準,說明理財公司對理財產品未來收益進行了重估,這種調整也應該被投資者重視。
“后續銀行理財業績比較基準及費率仍有下調可能”,普益標準研究員董翠華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業績比較基準的下調可能會影響客戶對收益的預期,并影響到投資者的投資意愿,因而,銀行及理財公司應做好投資者的教育和解釋工作,避免投資者將業績比較基準的下調等同于實際收益的下降。
管理費率競相優惠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光大理財的陽光金15M創利穩進7期理財產品(EW0587)也從10月28日開始開展費率優惠活動,到12月31日管理費率從0.5%(年化)調整到0.1%(年化),2023年1月1日到2024年1月29日管理費率調整到0.3%(年化)。
中銀理財從10月11日至次年11月10日對“中銀理財-日積月累日計劃”產品費率進行優惠,產品固定管理費由0.27%(年化)下調至0.00%(年化)。
招銀理財也從10月14日起對旗下兩只理財產品給予階段性費率優惠。“招銀理財招睿全球資產動量十四月定開9號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的銷售服務費由0.5%降至0.02%,“招銀理財招睿活錢管家(添金)2號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的固定投資管理費由0.15%降至0.05%。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銀行理財產品面臨公募基金等各類產品的競爭,各理財機構之間競爭趨于白熱化,因此打價格戰成為必然。
在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看來,理財產品實施費率優惠比較常見,尤其是在理財產品業績不理想的時候比較多見,理財子公司階段性讓利投資者,穩定產品的凈值走勢,防止產品凈值下跌或收益不達標對投資者產生負面影響。
董翠華表示,費率的優惠與業績比較基準的下調也存在一定關聯。費率的下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可能的收益下降,也是發行機構在收益普遍下滑的市場環境下的重要競爭手段。
談及未來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及費率的趨勢及建議,劉銀平認為,市場利率持續走低,未來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或將進一步下調。不過配置權益類資產的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走勢不明顯,如果股市回暖,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和投資收益率也會隨之上升。同時,部分理財產品的費率仍有階段性優惠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