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世界“燈塔工廠”再度擴容。最近,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了新一期全球“燈塔工廠”名單,有11家新工廠入選燈塔工廠,其中5家工廠來自中國,分別是:寧德時代宜賓工廠、青島海爾冰箱互聯工廠、美的順德工廠、三一重工長沙工廠和西部數據上海工廠。
自2018年首批 “燈塔工廠”發布以來,截至目前,全球“燈塔工廠”數量增至114家,中國“燈塔工廠”已達42家,是世界上擁有“燈塔工廠”最多的國家。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位于山東的“燈塔工廠”數量已經達到4家,分別是青島海爾冰箱互聯工廠、青島啤酒廠、濰柴濰坊工廠、青島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

山東入選“燈塔工廠”的數量位居全國第三位,也彰顯出山東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領域的實力。此外,江蘇、廣東入圍“燈塔工廠”的數量分別為8家、5家。
據悉,“燈塔工廠”項目由世界經濟論壇與麥肯錫公司合作開展,“燈塔工廠”在采用并整合第四次工業革命各項先進技術方面發揮著全球領導作用。
世界經濟論壇官網介紹說,這些“燈塔工廠”利用人工智能、3D打印和大數據分析等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大規模提升效率和競爭力,轉變商業模式以推動經濟增長,增強勞動力能力,并保護環境,推動各地區、各行業的制造商參與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海爾已經擁有5家“燈塔工廠”,除了位于山東的兩家工廠以外,海爾還坐擁沈陽海爾冰箱互聯工廠、天津海爾洗衣機互聯工廠、鄭州海爾熱水器互聯工廠三家“燈塔工廠”。
在此次宣布11家新工廠加入其全球燈塔網絡時,世界經濟論壇官網評價稱,在全球衰退危機、能源價格不斷攀升,供應鏈運轉中斷的背景下,這些燈塔工廠針對制造業如何保持競爭力并繼續創造就業機會的問題,為商界領袖和政策制定者樹立了榜樣。
世界經濟論壇官網還提到,2022年,大多數制造業企業面臨衰退危機,但仍有部分企業脫穎而出,實現了規模化發展:在新加入燈塔網絡的企業中,西普拉、達能以及三一重工在20至40家工廠開展大規模數字化轉型項目,涉及數千名員工,實施了專業化治理,在18至24個月的時間跨度內,部署了數十個兼具創新性和標準化的技術應用案例。
麥肯錫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數字制造業全球負責人恩諾·德布爾說,“新入選的燈塔工廠表明制造業要實現規模化發展,需符合3個必要條件。第一,制定清晰的戰略。沒有戰略支持,企業將陷入試點困境,無法識別哪些技術對業務發展十分重要。第二,員工能力。員工如果無法具備合適的技能,轉型將失去支撐的動力。第三,強大的治理水平。缺少實際的執行引擎,企業則無法發揮影響力或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