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元春
10月25日,濱州市舉行“在濱州 知濱州 愛濱州 建濱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主要介紹全市組織工作發展成就。記者了解到,十年間,濱州市始終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堅持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持續用力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進一步增強。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黨員26.11萬名,基層黨組織14146個,分別較十年前增長17.16%、6.23%。其中,兩新組織黨組織覆蓋率達85.3%,較十年前增長25.8%。

筑牢“堡壘”,紅色引擎提速提效。全市持續打造堪當鄉村振興重任的頭雁隊伍,高質量完成3輪村“兩委”集中換屆,村干部高中及以上學歷占比提高33個百分點,村黨組織書記“一肩挑”比例提升近20百分點。持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進共同富裕,村級集體經濟由十年前一半村不足3萬元,發展到2021年底10萬元以上村占比超八成。持續推動力量下沉,市縣累計選派5000余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到一線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持續強化保障水平,全市村級組織運轉經費財政補助資金由十年前不足2億元增加至6億余元,翻了近2番。
蓄足蓄好年輕干部“源頭活水”。干事業、謀發展,干部是關鍵。濱州始終堅持新時代好干部標準,大跨度、大視野、大力度,選拔使用“不粘人”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做到有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優秀者優先。創新組工干部“一線三聯”,持續開展年度考核調研和“三亮三評”、新舊動能轉換、精準脫貧攻堅等專項考核。持續深化“雙向約談”,開展“干部之家·部長有約”談心談話,累計談心談話1.2萬人次。干部隊伍年齡、知識、經歷結構持續優化,接續實施年輕干部梯次培養“789”計劃和“1+3+N”工程,創新開展“黨政干部歷練計劃”、“品質濱州”年輕干部歷練計劃、“跨界融·河”交流計劃,今年以來,年輕干部總體配備率走在全省前列。
聚力“改革”,治理機制出新出彩。據介紹,全市城市社區已由24個優化為206個,社區服務和工作經費增長了近8倍,黨群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做實建強1423個網格黨支部,固化疫情防控“2+1+1+N”應急處理機制,選派235名“渤海善治先鋒”,黨建引領平急結合基層治理效能不斷提升。同時打造了“渤海紅色物業”品牌,組建新業態行業黨組織21個,開展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向陽花”行動,為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等提供了便捷服務、搭建了志愿平臺。
以業聚才、以才興業,人才支撐更加堅實。近年來,濱州先后實施人才“雙進”“三進”“三進三創”工程,全市人才總量達到77.4萬余人,較十年前增長52.66%,市級及以上高層次人才達到1852人,實現了人才“凈流出”到“凈流入”的結構性轉變。5次升級人才政策,制定出臺50余個政策文件和實施細則,其中2022版“人才新政”10項補助政策中,5項全省第一、4項全省第二,人才建設資金由1500萬元提高至2億元,翻了近四番。
當前,全市已建成國家級平臺載體34家、省級以上科創(人才)平臺376家,設立北京、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3處人才聯絡服務站和40余處引才工作站,先后組織“渤海英才·博士故鄉行”、“贏在濱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選擇濱州——名校人才直通車”等系列活動,特別是2019年以來,已引進高端專家470余人、本科及以上大學生超過4.4萬人。
大力實施“人才安居”工程,籌建10000套人才公寓,5000余名人才“拎包入住”,實現從無到優的關鍵跨越。建立黨委聯系專家、醫療保健等制度體系,建立起440余人的人才服務專員隊伍,已為2300余名人才提供免費健康查體服務。2020年,省內首創并連續舉辦三屆濱州人才節,近2萬人參加,“愛濱才會贏”成為齊魯知名人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