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信銀行成立35周年,過去,中信銀行始終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核心,將“信”的品牌根植于發展的每個階段。隨著時代發展,面對共同富裕的時代浪潮、多元市場的個性需求及協同發展的業務機遇,中信銀行也不斷升級戰略,將“信”這一品牌圍繞“財富管理業務”擴展出新的內涵。2022年9月16日,中信銀行舉辦了品牌升級發布儀式,品牌口號為“讓財富有溫度”,即以“有溫度”的服務為客戶提供全方位體驗、以“有溫度”的管理凝聚內部發展合力、以“有溫度”的品牌塑造值得托付未來的“價值銀行”。從以產品為導向到以客戶為中心,中信銀行已加快戰略轉型,未來將以創新業務生態,走在滿足企業客戶和個人客戶對資產配置多元化、融資需求多樣化的需求前列。
一、改革探路者,塑造新一代價值銀行
作為改革開放后成立的第一家全國綜合性商業銀行,中信銀行是我國最早參與國內外金融市場融資的商業銀行。依托于中信集團“金融+實業”綜合平臺優勢,該行致力于成為“有擔當、有溫度、有特色、有價值”的最佳綜合金融服務提供者。2007年4月,中信銀行實現在上交所和聯交所A+H股同步上市,資產規模由1萬億元發展到現在的8萬億元,進一步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據年報披露,截至2021年末,中信銀行營業收入超2,000億元,凈利潤達556.4億元,凈利潤增速13.6%,創近8年新高。不良貸款余額674.6億元,不良貸款率1.39%,不良貸款量率實現逐季“雙降”,資產質量持續向好。撥備覆蓋率上升8.39個百分點至180.07%,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增強,效益、質量、規模協調發展,業績增長的內涵、結構和方式向高質量加速轉變,已經發展成為一家資本實力雄厚,頗具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實力的綜合性、現代化、國際化商業銀行。截至目前,該行在國內153個大中城市設有1,423家營業網點,擁有員工人數近6萬人,境內下設中信國金控股、中信銀行(國際)、信銀投資(香港)、中信金租、信銀理財、百信銀行、阿爾金銀行和浙江臨安中信村鎮銀行附屬機構,其中,百信銀行為該行與百度發起設立的國內首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直銷銀行。
二、傳承“信”的基因,打造財富管理新內涵
綜合金融服務能力與集團協同一直是中信銀行被內外廣泛認知的業內優勢。
回顧中信銀行過去35年,該行分別從客戶和業務兩個維度出發塑造品牌建設之路。在客戶方面,中信銀行深化品牌與客戶之間的聯系,讓品牌深入人心,實現情感共鳴。相應的,該行培育了零售金融、對公金融等板塊品牌,打造了“信守溫度”“成就伙伴”等一系列深入人心的品牌理念。在業務方面,中信銀行聚焦業務功能,以產品及服務品質打造品牌。如,基于財富管理業務、普惠金融業務、出國金融業務,該行在市場上形成了“在一起,好幸福”“小微企業輕松貸”“要出國,找中信”等業務品牌口碑。2021年以來,中信銀行持續深化協同戰略,以集團協同優勢為手段,聚力發展“投行+私行”的商業模式,從“個人+家庭+企業”三個緯度整體考量,為企業家客群量身定制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稀缺性的綜合服務,由內而外貫徹以客戶需求為中心,踐行“一個客戶一個中信”的理念。如今,中信銀行在多年品牌積累推動下,將品牌管理上升到企業發展的新高度,依托35年間的業務優勢和品牌基因,聚力打造“一個中信銀行一個品牌主張”。2022年為中信銀行品牌建設元年,該行推出“讓財富更有溫度”的新品牌主張,邁入全新發展階段。所謂讓財富有溫度,一方面滿足金融市場“供能”,以全生命周期的專業化服務滿足客戶日益多元化的財富管理需求,另一方面滿足經濟社會發展“供需”,將銀行自身發展與社會進步緊密結合在一起,做到以人為本,以客戶為中心。
(一)聚焦財富管理市場,“新零售”鑄就“新勢能”
早在2014年,中信銀行就率先建立并發布財富管理品牌。近年來,在共同富裕這一頂層邏輯之下,中信銀行順勢而為,聚力建設“中信幸福財富”,打造具有市場影響力的財富管理體系。以財富管理為核心,中信銀行打造“新零售”,以“全客戶-全產品-全渠道”三全適配為經營方略,以“板塊融合、全行聯動、集團協同、外部聯結”四環為發展路徑,以“數字化、生態化”兩翼為能力支撐,全面深化“主結算、主投資、主融資、主活動、主服務”的“五主”客戶關系,打造客戶首選的財富管理主辦銀行。
在客戶方面,該行持續強化客戶分層、分群經營,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圍繞養老客群創新推出“幸福+”養老賬本,升級“幸福+”養老金融服務體系。
在產品方面,該行升級覆蓋“五主”關系的產品體系,提高投研和資產配置能力,全市場優選理財產品,持續打造全權委托、家族信托兩大單品。
在渠道方面,以APP渠道為經營主陣地,遠程渠道成為輔助陣地,“網點+遠程”、“網點+線上”協同經營成效明顯。
在板塊融合方面,該行啟動零售客戶綜合經營,推進借記卡、信用卡“雙卡融合”。其中,以“鉆石卡”和“無限卡”為代表,在服務、資源、團隊方面充分協同融合,完善服務體系。
在全行聯動方面,該行打通資產管理端和綜合融資端,持續供給優質資產及理財產品,助力財富管理規模增長。
在公私聯動方面,戰略性推動代發業務,“投行+私行”聯動提升資本市場渠道產能,對內打通各條線客戶資源、產品資源、客戶經理、營銷資源等壁壘,對客聯手打造貫穿企業家個人、家庭、企業的全維度綜合服務體系,形成閉環管理。
在集團協同方面,該行聯動集團下包括中信證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誠、中信建投等金融頭部企業開展推薦轉介,拓展私人銀行“個人+家庭+企業”綜合服務,塑造中信“云企會”品牌。
在外部聯結方面,該行梳理房、車、消費、教育等十大生態23個重點獲客場景,建立場景化營銷閉環。
截至2022年6月末,中信銀行個人客戶管理資產余額(含子公司)達3.70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6.49%,僅次于招商、浦發銀行之后,高于平安銀行。
依托中信集團全牌照的資源優勢,中信銀行擁有跨市場的金融服務能力。在信貸市場、資本市場、債券市場等,都是行業的領頭羊。因此,從資產端來看,有較為豐富且多元的標的來源。中信銀行的財富管理不止于銀行服務,堅持“長期投資+資產配置+精選管理人”的基本邏輯,以創新滿足企業和個人客戶日益提升的、對于資產配置多元化、融資需求多樣化的基本需求。通過資產配置方式,加大提供組合創新的可能性,拓寬了財富管理的寬度。為繼續深化“新零售”戰略,中信銀行也將在以下幾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提升投研能力。加強投研、投顧團隊和體系建設,強化大類資產配置,陪伴客戶全生命周期,為客戶創造價值。二是優化營收和業務結構。比如優化零售結構、提高復雜產品的營銷,在保持財富管理規模較快增長的同時,保持營收、中收的價值貢獻增長。三是堅持以客戶服務為導向。將有溫度的服務打造成為“新零售”的核心競爭力,用心服務和極致體驗贏得客戶的信賴和市場認可。
(二)以客戶為中心,打造全生命周期的財富管理服務
中信銀行重新“定義”財富理念,不僅是個人層面的財富,更是全客群、全社會的財富。無論是對公客戶還是零售客戶,在不同發展階段均有著不同的需求,且需求呈現動態模式。對中信銀行而言,更加聚焦客戶的全生命周期,意在使客戶獲得與其生命周期各階段需求相匹配的收益與現金流。對企業而言,中信銀行多定位于財務顧問、交易銀行及公私聯動的角色。對零售客戶而言,中信銀行以細致入微的金融服務,個性化、多元化的大財富管理,滿足每一位客戶對專業理財的進階需求,從而實現和不斷提升人生各階段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三)深化協同戰略,打造集團統一的財富管理體系
中信銀行倡導協同共享,突破傳統銀行的局限性。依托中信集團近6萬億元資管規模,中信銀行充分利用優渥的先天優勢,推動集團全面深入合作,全力賦能銀行發展。秉持“利他共贏”原則,聚焦“一個中信一個客戶”的協同理念,充分發揮中信集團“金融+實業”的獨特優勢,整合全市場優質資源,面向客戶提供一站式、定制化、多場景、全生命周期的專業化服務。通過集團的“協同圈”,擴大自己的“朋友圈”,不斷形成最大“同心圓”。2021年,中信銀行協同聯合融資規模達1.56萬億元,零售產品交叉規模達876億元,分別較同期增長45%和95%;拉動資產托管規模新增2,276億元,協同對業績提升的支點作用和催化作用更加突出。“不止于金融”的綜合服務,在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也為中信銀行實現了價值創造。2022年3月,中信金控成功獲批金融控股公司牌照。中信金控的成立對中信銀行做強綜合金融服務起到重要作用。根據規劃,中信金控將統一持有集團內金融公司股權,打造金控平臺,提升“全面風險防控、綜合金融服務、先進科技賦能、統一客戶服務”四大功能體系,構建“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綜合融資”三大核心能力,做強銀行、證券、信托、保險、資管五大細分領域。在融融協同方面,中信金控將引導各金融子公司更加聚焦政府、企業、個人三類客戶的共享與互薦,中信銀行也將借助各子公司牌照優勢,補齊經營短板,推動在財富管理、資本市場、資產托管、不良處置四大領域實現協同新突破。在產融協同方面,中信銀行將更好地賦能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新消費、新型城鎮化四大實業板塊子公司的發展,與中信集團資本投資平臺、資本運營和戰略投資平臺強化聯動,不斷完善協同生態。
三、持續加大科技投入,深化金融科技創新
自新冠疫情以來,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客戶行為習慣的改變倒逼銀行業數字化加速轉型。2020年2月,銀保監會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銀行保險機構加強科技應用,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優化豐富“非接觸式服務”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務,積極提高線上金融服務效率。
一直以來,中信銀行將構建一流的科技型股份制銀行作為目標,從科技年投入不足20億元、總行端科技人員不足300人,到年投入超過70億元、全行科技人員規模近4300人的跨越式發展,中信銀行持續加大科技投入,主動進化。在公司治理方面,2021年中信銀行完了科技條線的組織架構調整,成立了大數據中心,形成“一部三中心”的架構體系。從技術應用、模式創新、留存再造到組織重塑的系統性變革,已在中信銀行內部全面鋪開。
面對行業變革,中信銀行以科技塑造新優勢,打造垂直式服務生態,不斷筑牢科技底座。2021年以來,中信銀行全面深化數業融合與數技融合,財富客戶旅程、對公數字化營銷平臺、全面風險智慧平臺等一批重點項目陸續落地。由于傳統業務平臺無法支撐數字化轉型,中信銀行瞄準“云計算”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扮演的重要角色,打造承載數字化系統的核心平臺--信創云,搶占數字化轉型未來“云”技術制高點,成為唯一一家榮獲人行金融業優秀信創試點機構的股份制銀行。2022年8月,中信銀行“交易+2.0”生態體系正式發布,推動交易銀行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其中,“e生態”作為中信銀行交易銀行業務領域的大基建,重塑固有價值鏈和原有經營邏輯,以“客戶更優體驗”為核心,貫穿整個生態金融服務。
(一)助力零售業務增長
中信銀行基于微服務、中臺化、分布式及容器云技術建設,順利投產企業級理財綜合銷售平臺,平臺全面整合了全行理財銷售和運營服務能力,實現理財、基金、信托及資管計劃等多品類產品全覆蓋,理財新產品快速接入能力、產品多場景多策略銷售能力和7*24小時全天候交易能力顯著提升,平臺整體性能提升5倍以上,有力推動銀行理財平臺全面重構升級。啟動零售經營平臺(M+)二期建設,上線五主畫像、虛擬機構、遠程協管、移動端資產配置等重點功能,助力AUM余額實現大幅增長。
(二)推動對公業務營銷
中信銀行持續優化對公數字化營銷平臺,上線鏈式營銷、標簽篩選、產品展示、營銷全流程等系列功能,有效豐富對公客戶移動營銷應用場景。此外,依托中信大腦對公智能產品推薦模型體系,支持一線客戶經理精準營銷,有效帶動存款增長超400億元。
(三)提升金融市場業務服務體驗
中信銀行以代客業務場景化為方向,持續開放“同業+”平臺,不斷提升客戶體驗,代銷業務實現雙向T+0.5清算,比傳統代銷業務提升24小時,處于業內先進水平。創新研發期權報價機器人,實現期權等復雜衍生品自動報價、自動成交,報價準確率與國外成熟產品持平,報價效率提升20倍,有效打破國外長期技術壟斷。
數字化變革的核心在于,在以科技為主導的高維競爭中搶占制高點,以極致賦能使客戶體驗到更加懂你的服務。用數字化技術推動G端、B端和C端的全面連接,打造數字化生態圈。建立更加敏銳的用戶感知能力,彌合銀行與客戶之間的信息鴻溝,讓服務更易得,讓金融資源更普及民眾。未來,“以科技引領業務、以科技驅動創新”仍將是中信銀行的主旋律。
四、堅持以客為尊
提供有溫度、有態度的金融服務
作為我國金融體系核心的商業銀行,在廣度上,要覆蓋最廣泛的大眾,這里就包括傳統金融可能忽略的普惠和弱勢群體;在溫度上,要從商業利潤轉向人本思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金融的背后是千家萬戶,堅持金融為民,以客為尊,是中信銀行的初心和使命。在以客戶為尊的理念下,中信銀行持續提升服務意識和能力,將“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融入金融服務的各個環節。深化客戶分層經營體系,依托“線下網點+線上手機APP”全渠道優勢,以專業分層服務能力,實現從大眾基礎客戶、富裕客戶、貴賓客戶到私行客戶的價值提升,尤其面向出國、年長、商旅等重點客戶,提供金融和非金融綜合服務,強化“有溫度”的零售銀行品牌形象。截至2022年6月末,該行個人客戶數1.23億戶,較上年末增長3.04%,服務客群人數持續提升。
(一)多場景保障出國金融客群
基于出國出境細分場景,中信銀行搭建了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體系,推出了留學金融服務場景“兩卡、一簽、一匯、一證明”為核心的產品體系,全新升級“少年行”子女教育服務體系,滿足客戶留學全周期金融及非金融服務需求,持續深化“要出國、找中信”的品牌影響力。截至2022年6月末,該行出國金融客戶達到915.57萬戶,對應管理資產余額達1.54萬億元。比如,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出國金融美簽業務受到疫情和使館政策調整較大影響,為保障疫情期間的金融服務,中信銀行為客戶提供了安全、便捷、有溫度的綠色通道,第一時間調整、優化出國金融業務中護照領取和使館簽證繳費服務。中信銀行建立了總分支三級人員隊伍,當客戶遇到緊急領取護照時,100余名值班客服直接聯系當地支行協助解決。如果遇到跨區域的護照領取事宜,總分行迅速協調,第一時間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二)全鏈條服務商旅客群
中信銀行構建商旅出行鏈條的閉環經營,不斷優化商旅產品體系。首發“中信銀行萬豪旅享家聯名信用卡”,提供高品質旅行體驗;完善“機+酒”業務布局,發行中聯航聯名卡,中信商旅平臺上線深航、東航、藝龍旗艦店,新增快捷支付、積分抵現等功能;聯手華為慧通打造針對企業客戶的專屬差旅平臺。截至2022年6月末,該行商旅客群有效客戶數1,620.95萬戶。
(三)高質量陪伴年長客群
為保障老年人金融服務需求,中信銀行積極打造“一個賬戶、一套產品、一個賬本、一套服務、一套隊伍、一個報告”的養老金融六大支撐服務體系,滿足客戶從基礎的“生存型養老”轉向體面、高質量的“生活型養老”需求。同時,該行不斷優化年長客戶服務流程和體驗,主動解決老年人使用智能設備可能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比如,為提升金融服務適老化程度,中信銀行的手機銀行專門提供“幸福+”版本,即在首次登錄完成后可開啟手勢及人臉識別登錄,并提供語音助手的便利功能,方便客戶使用語音直接尋找對應功能并辦理。同時,對于無法到網點辦理業務的老年人及特殊群體,該行也提供個性化服務,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跟進客戶需求采取上門延申服務,主動提升業務辦理便利度。截至2021年末,該行年長客群1,831.12萬戶,較上年末新增14.38%。
面向未來,中信銀行將基于35年積累的業務優勢和品牌基因,聚力打造“一個中信銀行一個品牌主張”,堅持以客為尊,深化協同戰略,筑牢業務基石,為客戶提供更優綜合金融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