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鈺 通訊員 樊強
“年初,鎮里冬棗辦邀請種植專家對我家棗園內的棗樹進行了全面修剪,通過‘開心型’的棗樹栽培模式,今年,設施大棚內的原生態冬棗畝均增產了1000斤左右,而且優質商品果率超過了80%,效益太可觀了。”沾化區下洼鎮棗農于秀軍說。

當前,下洼鎮冬棗辦緊抓冬棗樹秋冬管理這一關鍵時期,迅速組織冬棗種植專家,深入各村田間地頭開展秋冬季棗樹管理培訓,大力推廣“開心型”樹形修剪。
在“開心型”棗樹試驗田內,鄉土專家們在講解樹形修剪的重要意義的同時,針對樹體管理,就修剪要領和果園秋施基肥技術要點等內容對附近棗農進行了集中授課和現場指導,并對棗農提出的問題現場答疑解惑。
據介紹,“開心型”冬棗樹型因沒有中心主干,主枝與樹干呈現三叉和四叉狀結構,幼樹直立,隨樹齡增長逐漸開張,呈現“中空心形”的姿態而得名。該樹形具有結構簡單、樹體矮小、容易成型、光照良好、產量上升快,便于管理等特點,適合一般栽培或密植棗園,有利于提早成熟上市和棗農增產增收。
接下來,下洼鎮將致力于真正培養出懂理論、能管理、知政策的新型技術農民隊伍,通過多種方式持續開展好種植技能培訓,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讓人人都能種好棗,人人都能成為鄉土專家,實現冬棗提質增效、棗農增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