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見習記者 高夢迪
作為電商行業一年中最重要的大促節點,即便跨過14個年頭,“雙十一”依然備受關注。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的新零售時代,正在怎樣改變著購物方式?10月26日,經濟導報記者專訪了山東省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于登杰。以下為專家觀點:

今年諸多電商平臺都圍繞“鄉村振興”,依托其帶動作用,讓農產品不再愁銷路。本次“雙十一”電商節,京東、拼多多、天貓等線上渠道與盒馬、銀座等線下渠道同時發力,助力農產品銷售額將再創新高。山東電商協會采取“2+1”模式助力鄉村振興,形成了農產品全渠道營銷體系。所謂“2+1”,即2個團體標準:《鄉村振興農村生態種植三種技術規范》和《鄉村振興農業數字化體系建設規范》,1個數字化認證品牌。兩個標準的出臺與數字化認證品牌相結合,形成“2+1”鄉村振興服務模式,為建設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做好支撐服務。協會以“云﹢網﹢平臺﹢應用”模式,將政策、技術、方法和規范服務融為一體,通過鄉村振興“2+1”模式,打造出一套以信息化為手段、以生態農業種植技術為基礎、集成多元素農業服務為輸出的高效服務體系。
電商行業需要專業人才的不斷加入,為了讓電商行業有持續的人才儲備,協會采取“職教先行”,利用“1+N”模式促進電商職業教育。“1+N”是指:1個團體標準,即《電子商務職教發展規范》,N個電子商務產教實踐基地。一方面,借助“雙十一”等電商節慶,學生可以通過實戰化模擬,為自己的家鄉直播帶貨,幫助家鄉的電商發展。另一方面,協會自2018年以來連續4年組織開展山東省“技能興魯”職業技能大賽電子商務技能競賽,進一步推動了電子商務從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企業渴望數字化轉型,電商助企就是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1+2”模式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是當務之急。“1+2”模式,即1個《工業互聯網應用成熟度評估辦法》團體標準,2個服務平臺是工業互聯網應用服務平臺和山東制造數字營銷供應鏈服務平臺(聯盟)。山東作為制造業大省,生產制造能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平臺、標準和服務助力,達到山東企業“共同發展”的目的。